【傷口魔術師】傷口長出生物膜當心好不了,用對敷料保溼加快復原!魏智偉醫師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郭家和
愛亂塗亂抹藥膏香灰 小傷口可能比大傷口還危險
小傷口沒處理好,下場比大傷口還危險!《每日健康》專訪童綜合醫院急診科醫師魏智偉,魏醫師表示一般人可能以為急診科處理的斷肢、截肢等重大傷口最為艱辛棘手,其實這類急性傷口、開放性傷口甚至截肢,通都有一定的處置流程,只要在急性期處理得宜,傷口能恢復為原先樣態。相較之下,不少人居家受傷時外傷處理錯誤,反而增加傷口復原難度,甚至導致更嚴重的細菌感染。
魏智偉醫師說明,急診科醫師最害怕見到的,其實是「傷口已經不是傷口」的情況,一些錯誤處置會導致傷口失去原本樣態,如有些人在燙傷後塗抹不知名藥膏,甚至用香灰等物質敷在傷口上,都會導致醫師無法判斷傷口原先的型態。另外,慢性病患者因為代謝問題,也是易出現「傷口不是傷口」的高風險群。當傷口照護不佳又滋生細菌,產生化膿、不正常的分泌物,傷口表層就會出現「生物膜」,增加清創及復原的難度。
生物膜有如細菌「鋼鐵衣」 破壞傷口復原嚴重恐清創
當身體上有外傷時,傷口會形成粗糙表面易導致細菌滋生。這時細菌第一步會先附著在傷口上,第二步就會產生細菌的菌落並強化數量,不同的細菌菌落甚至會訊息交流、DNA傳遞,當菌落達到一定數量後就會分泌蛋白、醣脂質、多醣體等,形成網狀透亮的結構用以自我防護,便成為細菌在傷口處長出的「生物膜」。
生物膜為什麼會讓傷口不易復原?魏智偉醫師解釋,生物膜就有如細菌大軍的「鋼鐵衣」,菌落在傷口處建立起生物膜之後,就彷彿穿上了鋼鐵裝,這時要使用藥物或藥劑進行殺菌,就會遭到生物膜的阻擋。魏智偉醫師提醒民眾,外傷急性期時若沒有妥善照護,導致細菌菌落在傷口表層建立生物膜,當進入傷口慢性期後,就必須面對更艱難的清創甚至手術,才能破壞生物膜讓傷口恢復。
傷口分期處理方式有別 適當保溼用對敷料較快好
傷口形成到復原可分為急性期、增生期、復原期三大階段。急性期時,傷口正處於發炎期,剛受傷時失去皮膚保護力,細菌會在上面附著,這時急診科會使用大量清水和機械性的摩擦將傷口徹底清潔。魏智偉醫師提醒,急性期傷口其實不建議使用優碘等溶液洗刷,反而會破壞傷口癒合力。此外,也建議傷口保持適度溼潤,因為傷口在復原時釋放的組織液,就含有抗發炎的細胞,是人體作為殺菌的天然防禦機制。因此,在急性期不妨使用適當的敷料,維持傷口透氣與保溼效果,並吸附過多的分泌物。
當傷口進入增生期,開始產生疤痕組織後,可適度使用人工皮等敷料,減少疤痕張力,讓疤痕組織不會亂長或過度膨出。等進入修復期之後,可視情形進行淡疤、雷射動作,讓傷口復原及疤痕顏色更接近原貌。提醒民眾,處理外傷時切忌使用偏方「惡搞」自己的傷口,避免讓傷口處因細菌附著產生「生物膜」阻礙修復,甚至須面臨清創、手術等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