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國際編譯 郭家和
飲酒防中風?跨國研究新證據打臉
飲酒究竟對身體有無好處,酒精對健康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一直以來都是科學研究的爭論焦點。過去常被提及的觀念是,適量的酒精特別是紅酒,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2016年發表於《BMC Medicine》期刊的一項研究更提出「適量飲酒可以防止中風」的說法,不過這項研究在近日受到的科學們的推翻,從大數據上來看,即便是「適當」飲酒也增加了中風風險。
這篇新研究是由牛津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該篇研究收集了50萬名以上的中國民眾的健康數據,發現由於ALDH2基因的異變,他們的身體普遍無法快速分解酒精代謝過程中的乙醛。長久以來,中國和亞洲就是「亞洲酒精臉紅綜合症」的主要區域,陸續已有醫學研究證實,基因缺損ALDH2 無法代謝乙醛,長期累積於人體,將提高癌症的發生率。
研究指出,在歐洲與非洲裔人口的身體裡,ALDH2正常情況下,身體可以快速分解乙醛,讓體內的乙醛維持在中低濃度,而亞洲的人基因中先天缺乏代謝酒精的酵素,導致乙醛濃度偏高而使血管擴張出現臉紅現象。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而有ALDH2基因突變又以亞洲人最多,台灣則接近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有此症狀。
中度飲酒量 升高35%中風風險
該篇研究進行比較後發現,男性每天喝4份酒精,或每週攝取酒精量280克以上,就會增加35%的缺血性中風風險。與之相較,低酒精攝入量的男性,高血壓和中風風險明顯偏低。
不過,該研究並沒有測量到確定的心臟病發作證劇與中度飲酒之間的關連,且收集到的數據樣本並未涵括歐洲血統族群,但研究團隊仍然認為,中度酒精的攝取量無法防止中風普遍適用於所有人群。
中風是引發死亡與殘障的主要原因,這項跨國研究表明,即便是「適度飲酒」或「中度飲酒」都會提高中風風險,對於個人的健康維護而言至關重要。
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吳駿翃曾指出,攝取酒精之後,體內的乙醇去氫酶(ADH)會將之代謝為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成醋酸。若是基因突變導致體內缺少ALDH2,易使乙醛累積在體內,過量累積時恐增加頭頸癌、食道癌的風險,最高可達50倍。
《延伸閱讀:喝再少都不行!每天「小酌」有益健康被狠打臉 研究:只要喝酒就可能早死》
《延伸閱讀:盤點台灣人喝酒迷思:這樣喝致癌率竟多50倍|每日健康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