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腎衰竭,但很少聽到「腎臟癌」?李醫師揭露神秘面紗

| 日期:2018-10-05 | 責任編輯: 林宏軒 | 分類: 泌尿系統

Ben Schonewille/ shutterstock

Ben Schonewille/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問8健康新聞網

(本文作者:李致樵,馬偕紀念醫院 泌尿科專科醫師)

一位65歲男性病人,平時身體健康並無明顯異狀。因排尿不順來我的門診被診斷為良性攝護腺肥大,欲進行攝護腺切割手術。手術前的例行性胸部X光檢查,竟發現肺部長滿十多顆腫塊,進而做全身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源頭是右側腎臟長了一8.8公分的腫瘤,最後診斷為原發性腎臟癌合併肺部轉移,病人當場錯愕不已。

 

上面的例子是真實發生的案例。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人體眾多癌症之中,腎臟癌就是一個沉默的殺手。由於國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台灣腎臟癌人數逐年攀升達到千人次。腎臟癌初期幾乎毫無症狀,會出現血尿、腰酸、後腰有腫塊,但發生比例只有三成,容易被人忽略,因此發現時已是晚期合併轉移。民眾須對腎臟癌有一定的了解與注意

 

腎臟癌分為腎細胞癌與腎盂癌,以腎細胞癌為大宗,病因與後天飲食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研究顯示抽菸、肥胖、高熱量高脂肪飲食及多種食物毒素都會增加罹患腎細胞癌的機率。腎細胞癌症狀極不明顯,往往是肉眼無法辨別的血尿、腰痛或腰痠。

 

腫瘤以平均每年0.2至0.5公分的速度增大,當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腰痠的症狀。即使第一期(小於4公分)的腎細胞癌亦有近一成的病人會遠端移,而轉移的腎細胞癌病人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即使如此,腎臟癌是可以經由超音波早期發現,因此定期給泌尿科醫師驗尿及超音波檢查非常重要

 

拜醫學的進步,近20年來腎臟癌的治療已有極大的突破。對非轉移的腎細胞癌以手術切除為主,目前主張僅切除腫瘤本身而盡量保留部分健康的腎臟,也就是部分腎切除手術。

 

李致樵醫師:達文西機械手臂的發明更明顯的增進了泌尿科醫師的手術技巧,相較於傳統的腹腔鏡手術,可以降低術中或術後的併發症。術後病人只需定期影像學追蹤,不需化療或電療。

 

至於晚期已轉移的腎細胞癌,目前以標靶治療與新興的免疫療法為主。標靶治療是這20年來晚期腎細胞癌的主力,大大的提升了病人的存活率。大部分第一線標靶藥物已有健保給付,但缺點是副作用不小,病人需與泌尿科醫師好好討論用藥模式。

 

而這一兩年新興的免疫療法則是未來晚期腎細胞癌的希望,優點是能更加提高病人的存活率與較低的副作用。目前國內已有一種最新免疫療法的藥物通過國家審核供病人自費使用,國外則有很多免疫療法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包含單用或是免疫合併標靶藥物的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的藥物引進國內並且納入健保來造福更多民眾。

 

腎臟癌雖然是隱形的殺手,但只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配合泌尿科醫師精密的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以及最新的標靶或免疫療法,就可以克服癌症,大大增加存活率。

作者介紹

李致樵,馬偕紀念醫院 泌尿科專科醫師,學歷: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學士,經歷:美國紐約康乃爾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員

本文經問8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問8線上諮詢官網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