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真的是胃酸造成的嗎?
和慢性便祕一樣,當胃感覺不對勁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服用胃藥。其實,我也曾經不把胃藥當一回事,直到碰到H先生才徹底改觀。
高齡78歲的H先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獨自住在養老院裡。有一天,H先生被診斷出急性胃炎,於是醫生開了喜美胃錠(cimetidine,一種制酸劑,也就是常用的胃藥)讓他服用。沒想到隔天H先生突然意識不清,還開始出現幻覺。
我偶爾會去那間養老院,那次我去的時候,剛好遇上H先生的病情急轉直下。我幾乎不曾遇過病患有莫名意識不清、出現幻覺的狀況。當時我猜想,說不定是他前一天服用喜美胃錠所導致,於是建議他暫停服用。果然隔天H先生的幻覺就消失了,一切平安無事。這件小插曲給我的新啟示就是即使是胃藥,也不能輕忽。
一直以來,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原因,不外乎胃酸增加或由幽門螺旋菌導致。人在放鬆的狀態下,原本就會促使胃酸分泌,而且胃酸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解毒。再者,很多人體內都有幽門螺旋菌,但罹患胃潰瘍的人實在是非常少。若從這幾個觀點看來,真正的兇嫌應該另有其「人」,因此,以H先生的情況來說,醫生隨便開制酸劑給他吃,實在不夠謹慎。
當人體處於緊張狀態時,交感神經會讓引起發炎症狀的顆粒細胞釋放出活性氧,而與幽門螺旋菌交互作用,造成黏膜糜爛或潰瘍,近來這樣的說法越來越有公信力,而且是可以讓人們理解的。順道告訴大家,罹患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患,他們的血液裡顆粒細胞的數量,大多數都多於淋巴球。
(source: conditions)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90%的病自己會好!: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自癒力?》
以上內容獲《大是文化》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