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主持人/洪素卿 文字編輯/葉韋廷
現代日常生活常會有接觸到有害物質的疑慮,如空氣汙染等,其受影響的恐不只是肺臟,連同負責排泄的器官等也都可能受到刺激,如輸尿管、腎臟、膀胱、上皮等。而這樣的刺激是否也有可能使這些細胞演變成癌症?當發現血尿的時候該怎麼辦?來看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黃冠華主任 怎麼說。
年長者為風險族群,70~80歲者為高風險群
黃冠華醫師表示,泌尿道上皮癌總括來說可分成兩類,下泌尿道上皮癌就是所謂的膀胱癌,上泌尿道上皮癌則是腎盂癌加輸尿管癌,兩者皆為泌尿道上皮癌,風險族群大部分集中在年紀較長的族群,70~80歲為高風險族群。
以往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標準治療方式是將單側的腎臟及輸尿管切除,近5年發現許多早期的泌尿道上皮癌位置較為特殊,例如較靠近膀胱或腎盂,可做腎臟保留的方式將消整腫瘤。不過若是較為晚期者,則還是傾向於將單側的腎臟及輸尿管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
如遇較晚的期數,情況更為嚴重,甚至癌細胞已侵襲更深處者,除了前述的手術治療外,醫師也會建議視情況做化療。其雖然對患者有許多益處,但相對對患者造成的影響也不少;而現代醫療進步,新的治療方式如免疫治療,副作用就相對較低,且較不容易傷害到腎臟功能,為目前的治療趨勢。
免疫治療副作用低,患者追蹤一年無復發跡象
在黃冠華醫師所接觸的免疫治療患者中,就有76歲不願開刀也不願化療的患者,主要是因為化療對該位患者而言,副作用如掉髮是一件另人無法接受的事。醫師建議可改用免疫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每3週進行一次治療,且在門診進行即可。該患者第一次療程是病懨懨的坐著輪椅進門診,第二次便是雙腳行走進入門診,而其後追蹤近一年多的時間,當中約進行了6個免疫治療療程,沒有復發的跡象且生活品質當良好。
而免疫治療用於泌尿道上皮癌,不只是一線,二線也可以使用此方式治療。醫師表示,美國的食品衛生署和台灣的食品衛生署有明確的規定,不論是無法進行一般的化療或一般的化療失敗皆可使用。其可避免腎臟功能受到影響、降低化療副作用,雖依舊可能還是會有,但並不高,較嚴重的副作用如甲狀腺部位可能會稍受抑制,不過補充藥物即可,比例不高,約佔20%~30%之間,絕大多數的副作用皆能受到控制。
發現症狀即早就醫,與醫師詳細討論治療方向是上策
上泌尿道上皮癌最常見的症狀便是血尿,其比例約佔6成。對此醫師表示,會先依患者是否會感覺到疼痛作為判斷的依據進行評估,若是痛性血尿大部分可能為感染或結石,有腫瘤的機會較低;若是無痛性血尿則應多加留意,其有腫瘤的機率則較高。除此之外,若血尿是以肉眼觀察可見者,兩年後發現腫瘤的機率為1/10;若肉眼觀察不可見、需以健康檢查才可見之者稱為微觀性血尿,兩年後發現腫瘤的機會僅有1/100,其差距甚大。
因此,人人對身體狀況更應多加留意,在發現血尿時應盡早就醫治療、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繼續追蹤、檢查等,若早期發現便會有更好的方式進行治療。但發現時較晚也不用灰心,如前述現代醫學進步,已有新的治療方式可兼顧生活品質,甚至是患者個人所希望的生活需求等,患者與醫師之間有效且良好的溝通就相當重要,盡可能與醫師多做詳細討論,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才是最佳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