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今年8月30日正式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並推出以區塊鏈技術打造的「智鏈護照」,盼能讓病歷的所有權歸還給人民,達到「病歷共享」的目標,讓民眾在未來轉診時,可在24小時內取得完整病歷摘要、影像資料,以及健檢資訊,甚至連自費的醫療照護,與居家照護資訊都能夠在「智鏈護照」中呈現。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系統工程組組長徐光宏表示,目前政府所推出的「健康存摺」,若病患要申請醫療病歷,可能要等2-3天,且只有健保項目的資料能提供個人查詢。徐光宏表示,過去病患從小診所轉診到大醫院後,小診所僅能取得一張轉診單,上面可能僅有基本病歷資料,但細部的看診資料都沒有。
病人拿回「病歷自主權」 轉診不再怕沒資料
北醫目前所推出的App中,便有「智鏈護照」的功能,可以讓病患在診斷後的24小時內,便取得完整的病歷資料,資料包括X光影像、MRI資料,以及其他電子病歷等等。此外,有與北醫所合作的小診所,也能夠瀏覽病患在北醫的完整病歷,以及相關診療資訊,且此「智鏈護照」的病歷共享功能也是免費的。
徐光宏表示,目前與北醫所合作的診所大概有100多間,且不限科別,只要民眾有智鏈護照App,並授權合作的小診所能看到自己的病歷資料,便能達到「病歷共享」,除了讓小診所能藉由看到的病歷幫助治療外,也落實病人拿回自己的病歷自主權。
區塊鏈技術保障 醫療病歷不怕遺失
徐光宏解釋,透過區塊鏈這個技術其實有個好處,便是病人的資料不容易消失。透過區塊鏈平臺所共享的資料,無法竄改,且就算一家醫院因為某些原因而造成檔案遺失,另一家有參與區塊鏈平臺的院所,其資料也還會留存。徐光宏解釋,目前政府集中式地管理全台病患的資料,「政府其實很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這是缺陷之一」,就算再怎麼去防護,資安上都還是會有漏洞,也因此政府目前也打算結合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升級自身的「健康存摺」系統,目前北醫也持續有在跟政府溝通合作中。
授權病歷免擔心 限期使用護隱私
關於民眾的隱私安全疑慮,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主任康嵐媖補充說明表示,民眾在使用這個App時,便能在簽立智能合約時,決定要提供哪些資料給診所或廠商。民眾可直接在帳戶授權某一家小診所取得自己的病歷資料,而且是單項授權,因此不用擔心自己的其他就診資料被看見,或遭到濫用。整個授權流程其實有點像是Line加好友的模式,病患只要提供App的驗證QR code給診所醫生,醫生再透過App掃描取得授權,便能瀏覽病患所授權的病歷。此外,病患還能夠指定病歷的使用有效時間,過期便無法再點開瀏覽。
康嵐媖表示,目前政府聚焦在健保資料的提供,北醫則包含居家照護、自費照護,以及健檢資料,而健保資料也有含括,讓未來民眾在小診所看病時,也能夠同時提供大醫院檢驗的各項資料,其運用上更加廣泛,盼能真正落實醫療分級當中的「大病看醫院,小病看診所」。
(以上內容係與"風傳媒"合作並轉載)
SNQ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2018年前有6個項目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院所類的認證,如下所示--
在2018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則以"兒童腦瘤整合整護"通過SNQ醫療院所類特色醫療組的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