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棉花棒」挖耳朵了,賴盈達:阻止耳朵進水比較重要|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8-01-17 | 責任編輯: 林宏軒 | 分類: 流行病學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健康拍攝

每日健康 / Via  https://healthylives.tw/

每日健康/林宏軒 採訪報導

一般人似乎還是克制不了挖耳朵的欲望,無論是因為耳朵癢,還是想清理耳屎?或著只是想享受挖耳朵的爽感。然而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最近一次急診病歷調查,近5年來仍然發生了將近5,000起的耳膜破裂緊急就醫案例,其中將近一半都是用棉花棒挖耳朵造成的。

 

耳朵的構造是什麼?

為了解惑這個問題,每日健康特別前往訪問雙和醫院的賴盈達醫師,賴醫師表示耳朵構造是非常精密的。根據構造可以分成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外耳有耳殼、外耳道、鼓膜都是外耳的部分。每個人外耳道的彎曲度、長度、狹窄度都不同。很多時候我們使用棉花棒都是盲目的旋轉。

 

有的人就是外耳道覺得癢癢、或有耳屎就用棉花棒去挖。之後前來醫院求診主訴說流血、或是耳朵痛,一檢查發現外耳道的皮膚被挖到破皮了。有的人原本耳屎在那邊,棉花棒挖一挖把耳屎又往裡面推了。所以使用棉花棒是有一些風險存在。有的人則是挖耳朵時,被旁人撞了一下,棉花棒撞到耳膜,就有可能耳膜造成發炎、受損、甚至是破洞。

 

耳膜受損會造成聽力永久損傷嗎?

耳膜受損要看受損的大小,和戳進去的力道如何。有的戳一下可能只是輕微發炎,那藥水治療一下即可。而若是破洞,則要看破洞多大,周邊發炎情形。若是聽力變差或是有水流出耳朵,則建議就醫。

 

到底該不該清耳垢?

用棉花棒的時候,其實都是盲目在挖。醫師建議,能不要用棉花棒還是要減少使用。若是洗澡完不舒服。可以改成洗澡前就先在耳朵塞棉花或是耳塞,盡量不要讓水跑進去。至於耳垢的話,其實本身耳朵就有生理功能可以處理,外耳道的纖毛會自動分泌清潔,耳垢就會自動排出來。

 

所以耳朵最好不要進水,然後不要用耳耙子或是棉花棒去挖。如果真的覺得耳垢太多,建議去找專業醫師來清會比較好。以免造成耳膜和外耳道的傷害。幫小孩洗澡時,也是依據耳朵盡量不要進水,才不會讓分泌物變多,讓耳垢膨脹。而真的要幫小孩清,也是在耳道外轉一圈就好,不要深入。

 

 

參考資料:路透社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