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有標準?
相信各位讀者朋友也曾聽過BMI是什麼。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從小學開始,這套標準就不斷地被許多人當成是胖、瘦的標準──甚至猶如健康的顯影劑,離得「正常」這個數字越遠(通常這個遠,指的就是胖),就會越被當成「不健康」的象徵。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根據國外健康網站「Prevention」的報導,顯然提供了我們其他的看法。
關於BMI的四大迷思
BMI越低=越健康?
肥胖直指三高症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所以把BMI降得越低,月能夠防止受到這些心血管疾病困擾?
但根據一份超過40,000名受試者的調查,事實卻是讓人跌破眼鏡,在這份調查裏頭,肥胖者反而比起體重正常者的血糖、血脂數字還要來得正常!
BMI越高=心臟病?
這點大致上與上則大同小異,都是因為肥胖刻板印象而出現的產物,並有著許多不同的研究出面背書。但根據一份調查了4,046對雙胞胎的研究指出,至少在這份研究裏頭,雙胞胎中較瘦弱的那一方,反而心臟病或其他原因的死亡是更高的。
少吃多運動=降下BMI:
當你開始節食、健身時,有時候反而會讓人納悶的是,為什麼反而體重上升了?這倒不用擔心,因為肌肉比起脂肪密度、重量高,所以肌肉的量增加時,反而BMI是會上升的。(或許你會喜歡:)
BMI正常=健康?:
相信您也已經猜到答案了,難道18.5~23.9的BMI,雖然被判定為「正常」BMI,但正常就等於健康嗎?顯然不是。
誠如第一、第二點所見,BMI越高不一定是不健康的鐵證,相反的,BMI正常也可能照樣疾病纏身。BMI只是一個數字,而且這些數字的「標準」從來都是「專家」尋找一個大概的數字所訂的。注意到全身的體脂率、器官功能才是更實際的。
五項指標鑑「肥胖危機」才實際
代謝症候群
肥胖讓我們聯想到的病症,比如血糖、血脂其實許多都與「代謝症候群」有所關聯。故比起用BMI就來鐵口直斷健康,不如選擇從代謝症候群的五項指標來鑑定,還要來得更為精準。
l 空腹血糖≧100mg∕dl
l 血壓≧130∕85 mmHg
l 三酸甘油脂≧150mg∕dl
l 高密度膽固醇: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l 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若五項指標有三項或以上達到,那代表罹患了代謝症候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比起健康者高出數倍!
原文出自 Prevention 健康九九網站
封面圖片出自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