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醫師不是算命師,卻能從你的面相看出你會生什麼病!」當眼球、耳朵、指甲出現變化,當心身體健康出狀況,例如耳朵有一條線,要小心罹患心肌梗塞的可能,眼睛紅紅有血塊,要注意未來可能會有眼中風或甚至是腦中風。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臉型不只是天生的,還受到更多後天人為的影響,平日藉由練習和運動,將可以把臉型「喬」回到正常狀態,恢復健康與活力。
齒列不整有很多種,最常為人所知的是戽斗和小下巴(暴牙)二種,牙醫師趙哲暘表示,一般人俗稱的戽斗是下巴大、牙齒反咬(又稱地包天),特色是上顎骨頭小、下顎骨頭大。戽斗的人常聳肩,胸椎會壓迫脊神經,因而影響心臟功能,前總統李登輝就是一個很有名的案例。
小下巴則是相反,上顎往前過度生長、下顎骨發育不理想,鼻子不好,也容易有打鼾症狀。平常講捲舌音容易嘟嘴,舌根力量不夠,需要靠臉部肌肉幫忙吞嚥口水,容易胃酸逆流,且腰椎過度彎曲,通常會肚子隆起有小腹,腹內壓不足,橫隔膜鬆弛,造成逆流更嚴重,容易胃腸不適。
戽斗和小下巴會直接造成臉型改變,很多人以為臉型是遺傳的影響,其實高達九成的人是受到吞嚥習慣的影響,從小就有用口呼吸與吞嚥異常的雙重不良習慣。彰基耳鼻喉頭頸部頭頸癌科余萬年主任表示,長時間用嘴巴呼吸,會使嘴唇周圍的肌肉鬆弛,也會加重吞嚥異常的習慣。
余萬年主任說,如果年長者出現吃東西時常常會嗆到、進食時間拉很長、吃東西時會覺得好累、吃東西後的聲音改變、自己不知道口腔殘留許多菜渣、東西吃不完的次數越來越多、常常吃完東西後喉頭有食物殘留、吃東西時或吃完東西後常常咳嗽且次數增加、常常發燒或感染肺炎、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可能是吞嚥障礙的前兆。
《健康2.0》邀請趙哲暘醫師、余萬年主任、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醫師及北醫護理學許藍方博士教大家自我檢查是否有不正常的吞嚥習慣、以及訓練自己正確地吞嚥,並示範「發音練習」,讓戽斗和小下巴的人,藉由訓練臉頰和舌頭肌肉,幫助臉部骨骼回到正確的位置。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 每週六日晚間9點《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