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蔡正亮(國家專技高考營養師,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研究所碩士)
微波加熱食物有害嗎?營養成分會被破壞嗎?
微波潛在的隱憂是食品容器具或包裝的材質,現代社會對塑膠類材質使用非常普遍,很多民眾在家微波時,會在食物上覆蓋一層保鮮膜,以避免食物湯水灑出,但是塑膠在遇高溫、酸、或油脂存在下,可能使材質成分不穩定,恐有釋放環境荷爾蒙的疑慮,因而影響健康。
「微波加熱」可能有害、有毒的迷思,這是來自對「微波加熱原理」的不瞭解。然而想藉此特別提醒大家的是,正因為微波帶給我們生活便利,微波食品也越來越普及,潛在的食安風險並非在「微波」本身,而是食品的包裝材質或與食品接觸的材質。當要微波食物時,請注意直接與食物接觸的材質,依據安全考量則建議選擇以下四種材質:
1.玻璃材質。
2.陶瓷:素面最好,應避免使用顏色鮮豔的陶瓷,以減少重金屬的接觸風險。
3.紙類:常見餐具紙盒的內層是塑膠淋膜或蠟質塗層,看起來略有光澤,長時間與高溫的食物接觸時,可能會有塑化劑等物質溶出的疑慮。因此還是盡量少用一次性的紙製容器最好。
4.經過國家驗證的耐高溫塑膠材質中,只有PP聚丙烯材質(回收標誌5號)是建議用於接觸高溫食物,其他材質都不建議。
長期吃微波食品,是否會影響健康?
在臺灣,與食品接觸的容器具中,「塑膠類」最為普遍,例如:塑膠材質的便當盒、塑膠袋、保鮮膜、美耐皿的餐盤碗等。不同的塑膠材質,耐熱溫度有所不同。其中以PP聚丙烯材質(回收標誌5號)耐熱溫度最高,耐熱溫度可達140度,通常可使用在微波加熱,至於其他的塑膠材質,都不建議使用。塑膠材質的食品容器具,因為價格便宜、體積較輕、方便攜帶等優點,廣受消費者的喜愛。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即便是耐高溫的塑膠材質,因食物成分複雜,只要遇高溫、酸或油脂存在下,都可能增加塑膠材質溶出的風險。塑膠溶出物有部分是「環境荷爾蒙」,這些溶出物非常微量,通常要使用高度精密的儀器才能偵測得到。「環境荷爾蒙」結構有脂溶性的特性,不容易被身體排出,長期食用下,會日積月累地儲存在身體裡,特別是對人體的生殖健康產生危害。
其實,微波加熱時,只要掌握以下三個原則,這樣就能大幅減少受「環境荷爾蒙」的影響風險。
1.減少高溫的食物接觸塑膠;
2.避免食物的酸、鹼及油脂接觸塑膠材質;
3.多鼓勵用非塑膠材質盛裝食物,如玻璃、陶瓷等。
微波加熱食品時,不會讓食品變得危險,危險的是,在加熱的過程中,我們用什麼東西接觸食品。基本上,不耐熱的塑膠材質都應避免,以減少塑膠材質釋放有害成分的潛在風險。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營養師教你不用怕:用實證科學破解27個常見飲食迷思,內容為遠流授權每日健康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