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生薑」怎麼分?止便秘、關節痛、防癌細胞要吃這一種|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7-03-31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防癌飲食

「薑黃」和「生薑」名稱有一個「薑」字,二者也都屬於薑科類植物之一,而且外形相當類似,導致有不少民眾誤認。其實,薑黃和生薑的營養成分和食用療效,都有非常顯著的不同,究竟兩者的差異何在?

 

 

生薑:消炎、止痛、改善手腳冰冷

生薑是薑科薑屬植物植物,外皮呈黃色,切開後內部為淡褐色,含有超過400種的化合物,包括棕櫚酸,油酸,癸酸和亞油酸,以及最重要的辣薑素。是亞洲地區最常見的調味料之一。

 

生薑有促進新陳代謝、改善手腳冰冷的作用,尤其「辣薑素」是一種效果強大的抗氧化物質,研究指出,飲用薑茶對於改善女性經痛、關節疼痛的潛在效果。

 

生薑去不去皮?效果差很大

生薑味辛,性溫,有發汗、止嘔、解毒的作用,中醫建議烹飪生薑入菜時,宜將皮一同煮熟,保持藥性平衡。但若女性經期時要煮「生薑紅糖水」時,這時建議可將薑皮去掉。反之,若用於便祕、口臭等病症,生薑皮的效用更好。

 

 

 

薑黃:抗氧化、助防癌,對抗自由基

薑黃為薑科薑黃屬植物,俗稱為「鬱金」,外皮也呈土黃色,但由於含有薑黃素,內部多呈現為橘紅、橘黃色。

薑黃中所含的「薑黃素」,已被證明有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保護心血管、抗發炎,以及治療黃疸,肝炎,消化系統疾病等作用。最重要的是,薑黃素屬於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對抗自由基傷害細胞,並且加速癌變細胞的凋亡。

 

須要注意的是,薑黃素是脂溶性物質,人體要吸收薑黃素必須透過適當的油脂,科學研究即指出,薑黃宜與黑胡椒一同烹煮,才能提升薑黃素被吸收的效果。市面上常見的薑黃種類有春薑黃、秋薑黃(紅薑黃)、紫薑黃三種,若論薑黃素的含量,則秋薑黃>春薑黃>紫薑黃。

 

 

薑黃素有毒性?一天不可吃超過這份量

不過,WHO(世界衛生組織)也警告,薑黃素有低細胞毒性,攝取過多會造成反效果,建議每人一天的攝取量,以每公斤體重X0.3MG來計算,也就是一個正常成人一天要控制吸收在200mg以內。

 

此外,醫生也警告,有膽結石的民眾,以及孕婦、哺乳中的婦女,不適合食用薑黃素。

 

▲根據nutriinspector報導指出,薑黃外皮呈土黃色,內部多呈橙色或紅色。

pixabay / Via  https://pixabay.com/en/turmeric-healthy-root-vegetables-943629/

參考資料:

nutriinspector

livestrong

新唐人亞太電視

 

封面圖片出自:pixabay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