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Q醫知】善生善別善終無憾 臺中慈濟心蓮病房全人照護

| 日期:2020-06-23 | 責任編輯: SNQ推廣中心 | 分類: 醫療新知

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成立七年,推動安寧療護病人及家屬善生、善別,最後能安心離世,圓滿善終,讓愛延續,獲二○一九年SNQ 國家品質標章護理照護服務類認證;團隊持續幫助病人與家屬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引導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的四道人生,致贈彼此最珍貴的生命禮物,死者無憾,生者心安。

二○一九年鄰近歲末的十一月十一日,冬陽正暖,和風徐徐。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同仁與志工們來回穿梭,人人臉上歡喜滿溢,好不熱鬧。這天是心蓮病房通過「SNQ 國家品質標章護理照護服務類認證」的慶功宴,單位懿德家族與癌症關懷志工們帶來一道道香噴噴的「手路菜」,讓參與認證辛勞多時的團隊,分享美好的成果。

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結合家庭醫學科、中醫部與護理團隊形成穩固的鐵三角基礎,細心照顧每位病人。心蓮病房護理長黃美玲感恩地說:「心蓮病房成立七年了,就像剛進小學啟蒙的孩子一樣,通過SNQ 認證就像通過入學考,心蓮的照護層面不只是在心蓮的病房裡,而是要放眼到整座醫院、輕安居(護理之家),甚至整個社區,希望讓更多的病人能夠獲得這小而美、卻又小而廣的全面精緻照護。」

(左圖)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獲二○一九年SNQ 國家品質標章護理照護服務類認證。左起:心蓮病房護理長黃美玲、護理部主任張梅芳、督導許琦珍。(右圖)心蓮病房團隊齊慶祝,前排右四為莊淑婷副院長。攝影/江柏緯

 

從誤解、了解到接受

多數人對入住心蓮或安寧病房多半存在擔心與猶豫的誤解。其實,臨床訪查經歷各種治療的末期病人,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大部分的答案是「讓我舒服的過每一天吧!」但,當醫療走到極限,醫師建議是否入住心蓮病房,家屬卻又會產生諸多的遲疑甚至拒絕,因為一般人認為,心蓮或安寧病房是個消極、等待死亡的地方,甚至罣礙環境是否幽暗、不舒服。黃美玲護理長體諒的表示,因為不了解才有誤會,她理解的說,連看過許多生老病死的慈濟志工也會有困惑啊!

罹患白血病的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陳聰霖師兄,就經歷過這段困惑期。陳聰霖因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經過各種治療,醫療終究走到極限。血液腫瘤科黃冠博醫師建議可以到心蓮病房做症狀控制,但陳聰霖師兄打從心底排斥,他認為「到安寧病房不就是在等死!」陳太太不忍心先生身體痛苦,替他做了決定,希望他在人生最後路程能舒服一些,可是心中仍有一絲不安,深怕做錯選擇。

他們入住心蓮病房的第一天,兩人愁眉不展,擔心、害怕、恐懼的念頭盤繞不去。陳聰霖首次接受主治醫師巡房問診,家醫科醫師蔡恩霖以淺顯易懂的話語,仔細說明疾病狀態與未來照顧方式,建議不要讓輸血與太多藥物加重身體負擔,而且用少量的止痛藥減緩疼痛,對他說:「不痛就能睡好一些,保留身體剩餘的能量。」蔡醫師一句「省省地用」安定了夫妻倆的心情。陳太太說:「就是『省省地用』這句話,讓我們心安了一大半。」了解未來的醫療方向後,兩人看著護理師的細心照護程序,竟然在廿四小時內,完全翻轉對心蓮病房的刻板印象。

這類觀念翻轉的案例不少。黃美玲護理長表示,在心蓮病房非常重視病人的身體症狀控制,症狀控制是一切舒適的基礎,身體疼痛或其他不適,讓病人分分秒秒都過得很辛苦。要「症狀控制」須經過醫師仔細評估及用藥,希望病人三天內能緩解不適症狀。主治醫師接著會透過「家庭會議」,與病人、家屬三方討論未來照顧方向,適切的清楚說明病情,讓病人理解目前身體狀況。然而,治療的希望也設定在「可達成的目標」。

「身體安適」是讓病人過好每一天的基礎,也是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醫護同仁,希望每位病人都能「善生」的初衷,不僅僅是讓病人、家屬安心,也真正力行政府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與預立醫療照護」的精神。

 

心蓮病房護理師陪伴陳聰霖師兄的孫女畫畫送給阿公。攝影/曾秀英

 

全方位照顧病人、家屬身心靈

照護病人外,心蓮病房團隊一樣重視照顧者的身心狀態。陳太太因為長期照顧先生導致睡眠不好,經常性的心情煩躁讓原本嬌小的身體更顯瘦弱。用心照顧的護理師們都很清楚,面對死亡,家屬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有時比病人更需要關懷照顧。陳聰霖第一天住進心蓮病房,護理師就在夜間入睡前叮嚀陳太太,晚上護理師都會來巡視病人,請她安心睡覺,放心將師兄交給護理師。第二天一早,陳太太向護理同仁道謝,直說:「我好久沒有這麼放鬆的睡個好覺了。」長久以來,陳太太照顧先生都是親力親為,入住心蓮病房,她感受到「自己不孤單」。

這天,心蓮病房安排陳師兄洗澡,陳太太在專業照服員協助下,讓先生舒舒服服的泡澡,過程中照服員細心說明過程及安全事項,陳聰霖感恩的說:「以前當醫療志工,幫臥床病人『浴佛』(洗澡),覺得很有意義,沒有想到自己現在也被『浴佛』,真是很殊勝的待遇!」陳太太看到先生如此放鬆,終於覺得照顧先生,不再只有自己孤軍奮戰了。

洗澡對一般人來說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但對長期臥床或有管路在身上的癌末病人而言,會因為空間、人力、技術等因素,讓洗澡變成奢望。洗澡,可以是病人身心靈放鬆的起點,臺中慈院心蓮病房病人洗澡率平均值是百分之三十五點六,意即每天住院的病人,能夠達成每十位中有三到四位病人洗澡,盡可能讓病人感受輕鬆舒適的生活感受。此外,心蓮病房病人在入住二十四小時內就會開始常規照護,除了檢視病人狀況,更透過訪談了解病人與家屬需求。且有護理師協助家屬夜間照顧病人,讓照顧者能一夜安眠。種種作為,都是心蓮團隊溫馨的關懷,營造「我們是一家人」的氛圍,讓家屬身心安定下來。「家的溫馨感」正是心蓮病房的寫照。

 

陳聰霖師兄圓滿成為花蓮慈濟大學無語良師的心願,臺中慈院常住志工黃明月師姊(右)關懷師兄家人往返花蓮食宿交通等問題。攝影/曾秀英

 

讓病人不留遺憾 走完人生

陳聰霖從小就想當老師,長大後雖選擇念機械並創業,但「當老師」的心願還深埋心田,病了以後,轉而期待能有機會當「無語良師」。父親節前一天,陳聰霖說:「很想回去看看爸爸媽媽,可行嗎?」觸動醫護同仁的心,經蔡恩霖醫師評估,同意讓他請假回家和家人相聚。到家後,陳師兄跪謝父母養育之恩,也委婉的說出想要捐贈大體的心願,希望父母成全,場面令人動容。陳師兄也因說出心願放下罣礙,他的意志與大愛,更促使家人尊重並接受他的決定。心蓮團隊看見他的孝心,建議家人舉辦一場「家庭聚會」,讓家人一一跟他道謝、道愛,聰霖師兄還錄製一段影片跟未能與會的黃冠博醫師道謝,他說:「我最感謝治療期間黃冠博醫師戰戰兢兢、不離不棄陪伴,醫師已經不只是醫師,他是心靈的導師,更是我人生最大的禮物。」醫護同仁看著都紅了眼眶。

心蓮病房照顧期間,陳聰霖不但得到需要的醫療照護,還能如願出院回家與家人一起生活,安寧居家護理師每週到宅訪視,最後平靜無憾地往生,更完成捐出大體給醫學教育的心願,成為大體老師,即證嚴法師讚稱的「無語良師」。陳太太回顧這段歷程:「心蓮病房真的不是等死的地方,團隊給我們很多陪伴,更重要的是提醒生命真正重要的事,我認為心蓮病房是:好好珍惜過每一天的地方」

心蓮病房安寧療護的意義,就是讓病人和家屬真正能做到生死兩相安、了無遺憾的境界。陳師兄從不安、害怕進入心蓮,到安心接受安寧療護,甚至能如願成為無語良師,是團隊的努力與用心的結果。黃美玲護理長回憶,「初來心蓮病房的時候,我一直站在窗邊,看著這麼好的景色、這麼好的花園,就在心蓮病房旁邊。心想服務過許多醫院,什麼樣的力量讓醫院把最經典、最優美的地點留給心蓮病房呢?」她說:「甚至每床病人都可以推到戶外晒晒太陽、聽聽鳥叫,這分『把他人放在心上』的力量,一直支持我走下來。」心蓮病房獲得SNQ 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黃美玲覺得這是團隊互相信任一起合作的成果。

晨光、鳥語和花香是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的環境特色,H 型建築形式,每個病房採光及通風非常良好。接觸陽光對每個人,無論健康與否都是很好的事,但對末期病人更重要!心蓮病房門一開都能走進花園,讓病人在溫暖陽光和微風陪伴中,與家人一起談天說笑。住院不一定要被局限在病房,輕輕鬆鬆到病房外感受不一樣的美景,臺中慈濟醫院留給末期病人最好的風景,讓「大自然的療癒」在心蓮病房隨處可得,也是心蓮團隊強調「全人照顧」的一環。

 

心蓮病房團隊投入「收藏麵包的記憶」圓夢活動,讓小佩在父母面前展現自己的烘焙能力,讓母親放心,父親也引以為傲。攝影/曾秀英

 

圓夢計畫 讓生死兩無憾

「安寧療護」是讓末期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在終點站抵達前,提供身、心、靈的全人照顧,協助病人及家屬一起面對死亡的各種調適,讓生死兩無憾!在安寧療護理念下,心蓮病房推動病人及家屬「善生、善別」,最後能安心離世「善終」,以身體安適、持續連結生活、讓病人家人彼此安心、達到圓滿善終為目標,讓心蓮病房是「善生善別」,「善終無憾」、「讓愛持續延續」的臨終照護場所。

心蓮病房更提升慈濟醫療志工專業,在醫療之外提供心靈層面的溫馨關懷服務。癌症關懷志工每天安排不同的陪伴方式,甚至透過聊天與分享,探知病人或家屬的心願,再透過團隊的力量盡量幫助他們圓夢。

阿香才剛診斷出胰臟癌,病情進展快速,不久就轉入心蓮病房。護理師拿來精油小卡迎接,阿香閉上雙眼感受檸檬精油的清新,鬆開緊皺的眉頭,笑了;但肚子疼痛感又突然襲來,護理師細心察覺到,輕聲說:「妳一定很不舒服,我來幫忙讓妳舒服點!」再用備好的精油及乳液輕柔按摩,阿香說:「我好久沒有這麼舒服了!」就這樣,阿香很快的接納、信任心蓮病房。

阿香有虔誠的一貫道信仰,病後也清楚自己的最後歸宿,但始終掛心不下小女兒小佩。念食品系的小佩,暑假天天來醫院陪伴媽媽聊天,可是總是淚眼汪汪、哭紅雙眼。癌關志工多次陪伴關懷,得知小佩曾獲得麵包烘焙比賽冠軍,並且通過檢定考試。小佩心中一直希望跟家人一起做麵包,更期望藉此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希望母親能放心,別為她擔心。因此,志工與團隊討論後決定為他們舉辦一場「收藏麵包的記憶」活動。

「收藏麵包的記憶」由小佩擔任主廚,她親自做麵包讓媽媽阿香再次品嘗她的手藝。烘烤麵包這天,心蓮病房滿是濃濃的麵包香,愛的味道讓眾人甜上心頭。從揉麵、包餡、烘烤,小佩拿捏得精準到位,一點都不馬虎,甚至還教爸爸、哥哥還有志工一起做麵包,儼然就是烘焙師的架勢。麵包烤好了!小佩精心裝飾烤好的麵包,親手端給阿香說:「媽媽,妳放心吧!我現在很獨立了,在學校也認真學習,沒有交到壞朋友!」阿香看見女兒的懂事,輕嘗一口紅豆麵包,臉上立即露出肯定、放心的笑容。

 

臺中慈院心蓮病房運用「四道人生圖卡」、「描繪觀音」、「繪曼陀羅」、「愛的交流站」公布欄等幫助病人及家屬把愛表達出來。攝影/曾秀英

 

四道人生 把愛說出來

簡單的烘焙會, 讓小佩一家圓了「願」、滿了「望」,更讓母親好放心。心蓮病房團隊深信:「安寧療護的意義是幫助臨終病人照顧好一念心,好好去想下一步往哪裡去。讓病人與家屬在過程中創造美好的共同回憶是很重要的事。」阿香的先生感恩心蓮病房團隊,規畫對全家人極具意義的活動。他說:「太太幾次進出急診,已盡全力治療,最後決定不再增加痛苦。末期病情當然會讓孩子傷痛,但感謝團隊像大家庭般慈悲,讓太太在這裡學會放下。」「收藏麵包的記憶」圓夢活動,讓小佩在經歷悲傷失落的歷程時,能想起媽媽曾陪她做麵包的美好回憶,縱然媽媽已經離開,但母親的愛永遠刻在她心中,這也是心蓮病房圓夢計畫「讓生者心安,讓死者無憾」的真諦。

臺中慈院心蓮病房的安寧療護強調四道人生,透過四道人生 -- 道謝、道歉、道愛、道別,讓家人與將要離開的親人有「善別」的機會,將是彼此最珍貴的禮物。愛要說出口,真是不容易!經過多年累積經驗,心蓮病房用心設計「四道人生圖卡」、「描繪觀音」、「繪曼陀羅」等作為媒介,促進家人間互動,讓內斂不易說出口的感謝,有更多元化的創意與延伸,經由藝術及視覺呈現表達情感,讓家人共同生活的美好關係再次連結,且再次創造美好的回憶,為家人在親人離世後的哀傷歷程增加復原力。作品則貼在床邊「愛的交流站」公布欄,讓家人彼此分享且再次交流,或許重新述說當時的心情及回憶。「四道人生圖卡」及「愛的交流站」開啟病人與家人內心交流的另一扇窗,是心蓮病房創新的照護模式,也增加「說愛道謝」的機會。讓家人珍惜最後相處的時光,臨終前的每一天成為生命成長的時刻,家人心中的愛能延續下去!

前任心蓮病房主任宋禮安醫師曾轉述:「有病人說,實在太後悔住進心蓮病房,問他為何會後悔呢?他說後悔『太晚住進來了!這裡不但把病人照顧得這麼好,讓家屬也很放心,早知道早就該進來了!』」不僅給團隊一劑強心針,更強化了心蓮病房的重要性,才能讓病人有「相見恨晚」的感受。

臺中慈院心蓮病房能夠提供適切的照護,來自於健全的團隊,包含家醫科醫師的全人關懷且症狀控制精準,貼心的護理師、時時能補位的社工師與癌關志工無私給予歡笑及全程關懷,還有安定心靈的宗教師;團隊合心努力,只為提供優質且有尊嚴的最後一程陪伴,最終能「生死兩相安」。

 

 

【撰文/黃美玲、江柏緯、謝明錦;攝影/江柏緯、曾秀英,本文出自「人醫心傳」】

新聞來源:慈善新聞網 2020/05/27 

 

 

 

 

 

    

或於臉書搜尋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