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通常症狀不明顯 醫師勸三種人更需做精密檢查|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8-05-30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婦科疾病

(子宮頸癌治療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三種方法。決定子宮頸癌最佳的治療方式前必須考慮很多因素,包括腫瘤大小、病患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等等。)

Designua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放射腫瘤科主任 黃旼儀教授



80歲的阿嬤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因為老伴已經過世十多年了,所以她都自己獨居,偶而女兒和兒子會去探望她。最近她有發現如月經般出血現象,起初只有一點血絲,後來出血愈來愈大量,出血次數也越頻繁。這時阿嬤才主動告知女兒,由家人陪伴來醫院檢查,並診斷出是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好發時期

在35歲到45歲與60歲到70歲是子宮頸癌好發的兩個高峰期。子宮頸癌可能發生的原因,包括因性接觸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性病的感染,以及子宮頸發炎(長期損傷、破皮、糜爛、發炎,都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等,而定期抹片檢查可提早發現。


子宮頸癌化通常症狀不明顯

由於子宮頸的癌化作用較緩慢,因此也有機會在70歲之後的老年人才發生。在還未癌變前,通常症狀不明顯,如有出血或分泌物增加,往往已經發展到癌化階段。若已經惡性癌變,則癌症發展進程速度會變快。


子宮頸癌治療的方式

子宮頸癌治療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三種方法。決定子宮頸癌最佳的治療方式前必須考慮很多因素,包括腫瘤大小、病患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等等。

這名阿嬤就醫檢查發現是第2期子宮頸癌前期。由於阿嬤本身拒絕開刀,家屬也擔心阿嬤承受不了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因此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後,決定鼓勵阿嬤接受放射治療。

子宮頸癌的故射治療,分為體外遠隔放射治療和體內近接放射治療兩種,通常兩者都必須做才是完整療程。體外遠隔放射治療是由體外將放射線穿透到需要治療的區域,照射的區域涵蓋子宮頸腫瘤及可能擴散的骨盆腔淋巴區,依病情需要決定照射範圍,每週接受五次放射治療,一般約為五至六週的療程,每天的治療僅需10~15分鐘。

此外,腔內近接放射治療是將放射性同位素送到距離病灶最接近的區域,然後停留約 10~20 分鐘,在釋放足夠劑量後,再回收射源即完成治療。近接放射治療每週一至二次,通常在體外放射治療療程結束後才進行。未接受子宮切除手術的病人,約需接受有四至六次近接治療,區域需含蓋子宮頸及子宮腔。

體外遠隔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是以腸道不良反應的腹瀉,以及膀胱不良反應的頻尿、解尿灼熱為主,多在療程的三至四週開始出現,持續至療程結束後一至二週即可緩解。有些病人在第一次體內近接治療後,會出現短暫的頻尿及解尿疼痛等症狀,但副作用大多在療程結束後逐漸消失。由於體外遠隔放射治療幾乎沒有感覺,而體內近接治療也只有短暫不適感,因此老年人通常可以耐受完整之放射治療療程。


封面圖片來源:Designua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子宮頸癌年輕化!除了注射疫苗,醫師更希望你做的4件事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