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死亡率可達50%!5大症狀中3項就危險|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7-07-26 | 責任編輯: 邱霈俞 | 分類: 流行病學

點此一鍵加入 每日健康 官方LINE粉絲團喔

加入好友

(原文標題:高溫天裡血更稠,你的血管受得住嗎?教你幾招,不用花錢輕鬆“換血”!)

最近全國各地普遍高溫,當外界溫度高達36攝氏度、濕度70%、無風的天氣時,像桑拿天一樣長時間大量出汗會造成人體脫水,脫水後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液循環不暢,機體供氧不足,可能會導致休克,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達40%至50%。

 

01 什麼是血液黏稠?

 

很多人不清楚血液粘稠是什麼,還有一些人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為一談,其實不是一回事。血液粘稠也被稱為血稠。在醫學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經血液流變學檢查確診。

 

血液黏稠≠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

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過高

 

人體的血液黏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多種因素影響,血液粘稠處於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中,輕微的血液粘稠,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但如果血液黏度超過一定的界限,便會影響健康。

 

 

血液粘稠超過一定界限,就會傷害到毛細血管,甚至堵塞毛細血管,不僅僅是氧氣和營養物質無法運送的問題了,連周邊的細胞都會死亡,而且肥大的血管很容易吸附脂肪、膽固醇、鈣等,由此血液會變得越發難以通過。放置不管的話,輕則可能引起頭痛,健忘,肩膀酸痛,腰痛,水腫,長斑,長皺紋,月經不調,痛經,脫髮,失眠,體寒等問題;當血黏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血液會出現凝聚現象,造成血管栓塞、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引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資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腦血栓、高血壓、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高脂血症慢性肝、腎疾病等均與血黏度升高有關。

 

 

02 如何判斷血液黏不黏稠?

 

血液粘稠的影響這麼大,但是我們怎麼知道自己血液粘不粘稠呢? 對照下面的血稠的5個表現,有3個就要小心了。

 

血稠的5個表現

1、腦缺血時頭暈、嗜睡或失眠多夢。晨起頭暈,不清醒,反應遲鈍,一般要活動好久,大腦才能逐漸清醒過來。

 

2、午餐後容易犯困,如果午後不休息,整個下午都混混沌沌,沒精神。

 

3、晚餐後精神狀態和午餐後截然相反,精神極佳。

 

4、心缺血時多有心悸胸悶、噁心等症狀。下蹲久了容易氣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5、眼缺血時有陣發性視物模糊,視力一會清楚,一會模糊。

 

如果以上5個症狀你有3個,最好及時去醫院做個血液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03 為什麼血液變得黏稠呢?

 

食物

 

像肉類這類含有豐富脂肪的食物,還有餅乾、蛋糕、果汁等含有大量糖分的食品會增加體內的中性脂肪。身體代謝中消耗不完的糖分不但會累積在肝臟中,變成中性脂肪,也會增加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使血液變得粘稠。同樣,吃太飽也會導致血液粘稠。

 

 

水分不足

 

大量出汗導致體內水分不足,而血液中的水分也會變得不足。當天氣炎熱,或者感冒發燒時很容易引起脫水時,在這些情況下血液就容易變粘稠。

 

 

運動不足

 

運動不足導致體內的脂肪和糖分燃燒不充分,最終變成脂肪在體內囤積起來。另外,運動不足導致代謝機能下降,殘留在體內的廢物不能及時被排出也會導致血液變得粘稠。

 

 

壓力大

 

長期處於壓力大的狀態不但會使血壓上升,連膽固醇和血糖值也會上升,這樣就導致血液流通不暢,最終血液變得粘稠。

 

 

飲酒和吸煙

 

過度飲酒和吸煙不但產生使身體“生鏽”的活性氧(在生物體內直接或間接地損傷細胞,是形成老化的一個原因),還會增加膽固醇和中性脂肪,導致血液粘稠。

 

活性氧除了會受飲酒和吸煙的影響之外,也受到紫外線、壓力、環境激素(在土壤、大氣等環境中都有存在,進入生物體內會造成激素分泌失調的化學物質)等的影響。若是活性氧在體內累積過多,會使身體的血液呈現酸性,加速老化。

 

 

04 五個妙方改善血液黏稠

 

1. 多喝水   水是萬能稀釋劑

 

夜間人體消化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早上醒來時體內水分就會很匱乏。如果早上飲水,就能快速稀釋血液,沖刷血管。

 

【提示】早上起床後、三餐前、飯後半小時,睡前都是最佳的喝水時間。最佳的水補充是白開水,利於迅速進入血液,沖淡血液。

 

中老年人血液的粘稠度,一般在晨起以後比較高,容易出現心腦血管方面的意外,所以建議中老年人在晨練之前要先喝一杯250毫升左右的溫的白開水,可以幫助稀釋血液。

 

 

2. 經常鍛煉  促進脂代謝

 

不管是爬山還是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都可以很有效地促進脂代謝。

 

另外,運動還可以使血液的流動速度變快,加快身體代謝,防止血液黏稠。建議每週3~5次有氧運動,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

 

 

3. 少吃動物內臟  減少脂肪攝入

 

動物內臟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會加重血液粘稠度。建議少吃這些高脂類食物及甜食,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粗細搭配著吃。

 

 

4. 戒菸限酒  防止意外發生

 

香煙中的各種毒性物質能破壞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紅細胞凋亡;大量飲酒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缺血缺氧症狀,所以建議大家戒菸限酒。

 

 

5. 多吃素食  降低血液粘稠度

 

三餐宜清淡一些,粗細糧搭配,可以多吃一些以下食物:

 

△ 抑制血小板凝集的食物

黑木耳、洋蔥、香菇、菠蘿、檸檬、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薑等。

 

△ 降脂食物

芹菜、胡蘿蔔、魔芋、山楂、紫菜、海帶、玉米等。

 

此外,蔬菜、瓜果等,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維生素C能降血脂,粗纖維能有效阻止膽固醇的吸收,利於降低血液粘稠度。

 

Via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zMTQ3NA==&mid=2652088989&idx=3&sn=779622a9f5450d30c9a26ae51b1ae410&scene=0

 

 

 

原文出處;本文經《BTV我是大醫生官微》授權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處:Lightspring / shutterstock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