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及膽道結石的流行率不斷上升,教你如何認識「膽結石」

| 日期:2016-07-07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癌症疾病

認識膽結石
文◎王秀伯醫師
 
膽道系統主要包括:膽囊、肝內膽管、總肝管和總膽管。膽囊外觀呈梨形,位於肝臟下面,經膽囊管(cystic duct)與總膽管連接。膽道系統可有幾類疾病,而膽結石為其中最常見者。膽結石可發生於膽囊、肝內膽管及總膽管內。

台灣一般人的盛行率約為5%-10%之間。近年來由於國人偏向西方飲食的習慣,膽囊結石及膽道結石的流行率不斷地上升,而肝內結石則變少。
 
膽結石的種類
 
依據組成不同可分成三 種:膽固醇結石 (cholesterol gallstones)、黑色素結石 (black pigment stones)和棕色素結石 (brown pigment stones)。

在西方國家,以膽汁中的膽固醇過度飽和為形成結石的白色膽固醇結石。而在我國,則以膽道感染所造成的色素結石為主。而在肝硬化、血液病病患則因對膽汁代謝有問題或溶血,而以黑色結石為主。
 
膽結石的成因
 
膽道系統形成結石的因素繁多,絕大多數膽結石不是以膽固醇含量為主,就是以膽紅素的含量為主。結石形成的最基本原因,膽汁組成比例改變所導致,就是膽固醇在膽汁中呈飽和甚至過飽和的狀態;或是非結合膽紅素在膽汁中相對地增多,然後才發生一系列膽結石形成的過程。
 
膽結石的自然病史
 
根據研究,多數膽結石患者可長期無症狀(60-80%)。有研究指出,無症狀膽結石患者追蹤10年有15%、20年18%的機會,會產生膽結石相關之疼痛。另一意大利之追蹤研究,無症狀膽結石患者會產生膽結石相關之疼痛之機會為2年11.9%、4年16.5%及10年25.8%;10年後,則有3%無症狀膽結石患者會產生膽結石相關之併發症,如膽囊炎、胰臟炎、阻塞性黃疸等。

膽結石相關的危險因子
 
年齡、性別(女多於男)、懷孕(改變膽固醇的新陳代謝,膽囊收縮能力降低)、肥胖與快速體重減輕、手術(切除迷走神經引起膽膽收縮不良、迴腸切除)、感染(傷寒、寄生蟲)、膽管阻塞、溶血性貧血、迴腸疾病(克隆氏症、結核)、肝管形態異常(肝內結石形成有關)、藥物(避孕藥、Clofibrate、Ceftriaxone、Octreotide)、全靜脈營養(膽囊收縮能力降低)。

 

原文出自:博客來

本文摘自二魚文化《貳拾醫典:家庭健康營養照護全書》

 

以上內容獲《二魚文化》粉絲團授權刊登

FACEBOOK粉絲留言版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