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vs失智分不清?3徵兆7危險因子有看有保庇!

| 日期:2017-07-21 | 責任編輯: 李欣 | 分類: 流行病學

年紀大難免忘東忘西,但你分得清這是健忘? 還是失智?臨床觀察發現,許多人常將健忘與失智搞混,也不懂得分辨,通常我們談失智症,講的是照顧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失智不只找上老年人,台灣約有兩萬人4、50歲就發病。到底年輕型的失智是怎麼發生,有沒有徵兆?TVBS《健康2.0》教大家如何分辨與預防失智症。

 

失智症的徵兆

  • 言語表達有障礙:一般人偶而會想不出某個詞彙,失智症患者卻時常想不出來,甚至以替換詞代替簡單的名詞,如郵差會說成…送信的人、司機會說成…開車的人…等。
  • 東西擺放錯亂:一般人偶而會隨手亂擺物品,但失智症患者卻常常將物品放在非習慣性或不恰當的位置,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
  • 無法勝任最熟悉的事:如英文老師連基本的單字都不知道;自年輕即開車的司機伯伯現在經常走錯路;廚師不知如何炒菜…等。

 

失智症潛伏期竟長達25年?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榮民醫學中心的失智症研究專家 Deborah Barnes 博士,她整理分析近 10 年有關失智症危險因子。如果以全球罹病的盛行率做為依據,風險大多來自不良的生活習慣.依次別為低教育程度、抽菸、不愛運動、憂鬱、糖尿病、中年高血壓和中年肥胖。而且以人口特質的風險評估(PAR)為基礎,發現全球的失智症患者,約一半以上與七大危險因子有關。

 

另外,年齡一直被全世界公認為失智症頭號致病原因最新的多項研究更發現在不同年齡層所出現的高血壓、血壓過低、肥胖或體重過輕、憂鬱等現象,都容易導致失智症上身。

 

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高達6成,真的是這樣嗎?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組織會有一種「β 類澱粉蛋白質」(β-amyloid)大量囤積的現象,這會造成神經細胞的死亡,進而使腦部的功能逐漸退化。

 

過去研究顯示,糖尿病患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比較高,是沒有糖尿病者的 1.5~2 倍,推測可能是因為高血糖造成動脈血管的硬化,而加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症狀;此外,初期的第 2 型糖尿病患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偏高,也會間接增加腦部組織 β 類澱粉蛋白質的囤積。

 

還有別攝取過多的糖!阿茲海默症肇因於腦部不正常的蛋白堆積,此時腦部的免疫系統會活化以因應這些有害的堆積物,而 MIF 蛋白即是扮演活化此免疫反應的一個細胞激素(cytokine)。研究團隊發現 MIF 醣化後,活化免疫反應的活性大幅下降,這可能也是 β 類澱粉蛋白質大量囤積在腦部的一項重要因素。

 

遇到失智症患者應該怎麼溝通?

1.簡單說一件事,利用手勢、身體姿勢幫忙溝通

2.提供是非題,讓患者可以輕易選擇

3.說話速度放慢,並降低說話音調

4.重複解釋訊息

5.讓患者有足夠時間回答,不中斷

6.多說你可以,少說你不可以

                                                                                            

更多精彩節目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週六、日晚上21:00的《健康2.0》。

《健康2.0》Youtube  Life生活網-健康2.0

封面圖片來自Life生活網-健康2.0

Via  http://life.tw/?app=view&no=633792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