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寒宜吃補!中醫這樣養臟補腎,手腳都是暖呼呼的|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8-01-12 | 責任編輯: 林暐鈞 | 分類: 流行病學

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image-photo/chinese-herbal-medicine-herb-ingredients-calligraphy-430566823?src=5xi0pkXat55MnafSlAYEVg-1-72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林暐鈞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每到冬天季節,常有寒流來襲,尤其最近更是低溫到10度以下,有些人即使穿著厚大衣、手套、襪子保暖,或著窩在暖被裡。即使做夠了保暖措施,手腳還是凍得像冰棒一樣,尤其年長者和女性朋友特別常見,千萬可別以為這只是一般人所說的體質虛寒,而忽略了可能是潛藏的疾病所致。那麼該怎麼解救呢?

 

 

 

手腳冰冷潛藏的疾病:

 

1.末梢血液循環不良

《自由時報》的報導,動脈硬化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發生,尤其60-70歲老年人,若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抽菸史,便容易有周邊動脈阻塞疾病,走路走久了會有小腿疼痛、抽筋、痠麻等症狀,需要休息一下才能改善,較嚴重者會出現四肢末梢冰冷、蒼白發紫,更嚴重者甚至會肢端缺血壞死。

 

 

2.血液疾病,如貧血

貧血的人因血紅素攜帶氧氣不足,末梢血液循環缺氧,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也會有手腳冰冷的問題,且易有倦怠、心悸、運動氣喘吁吁、臉色蒼白等症狀。長期貧血因身體會逐漸「代償」適應而症狀輕微,若不治療可能惡化,引起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嚴重後果,所以務必就醫找出貧血的原因。

 

 

3.雷諾氏症

這類患者除手腳冰冷,還有3階段的顏色變化,當手腳暴露在低溫的環境,會轉為蒼白色,接著變成藍紫色,回溫時變紅色,通常還併有麻木刺痛感。

 

 

4.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機能低下者,新陳代謝率降低、心跳過慢、比較怕冷,也容易四肢冰冷。近年來因開放食鹽進口,有些食鹽未加碘,可能因此出現缺碘性甲狀腺腫大及功能低下。

 

 

5.中樞神經病變

腦中風或大腦脊髓損傷的病人,因為患側手腳癱瘓,肌肉萎縮,血管也變得較細小,血液中帶氧量相對變少,產熱減少,以致肢體常是冰冷的。應注意幫保暖,如穿襪子、戴手套,並做復健活動,促進末梢血液循環、產生些熱能。

 

 

 

手腳冰冷該怎麼補? 

我們根據《中央社》報導,陳麒方醫師表示,最適合吃補的體質是「虛寒」者。如果手肘、膝蓋以下的肢體都是涼的,就是真正的虛寒,可以吃燒酒雞、麻油雞、當歸鴨等進補。如果只有手腕、腳踝以下是冰涼的,則未必能補。陳麒方說,末梢冰涼者,有類似虛寒的症狀,如吹風會頭痛、容易怕冷、在密閉空間容易覺得不舒服、喜歡吃熱的東西等,又分為「寒厥」。

 



而且寒厥就是程度比較輕微的「虛寒」,可以跟虛寒體質者一樣進補。但如果是熱厥,雖然手腳末梢冰冷,但身體的熱量集中在身軀,如果吃補很容易流汗,甚至出現冒痘出油,是為「補過頭」的症狀。陳麒方還表示,進補依體質各有不同,許多女性在冬天的時候喜歡喝薑茶、黑糖紅棗茶等,要分體質適度攝取,如進補後感到不適,應調整、停止,或就醫諮詢中醫師再進補。


 

冬季進補宜養臟補腎,況且增加的寒氣會損傷體內陽氣,腎氣虧損則陽氣虛弱、腰膝痠軟、易感風寒,補養腎氣可使筋骨強健、精力充沛。

 

 

 

中醫提供藥方啦!

對體質虛寒者,馬偕醫院中醫提供了養生配方,可用刀背剁爛老薑1兩、手抓一大把枸杞子,放入5公升的水中烹煮50分鐘後,關火前淋上一茶匙麻油提味,並以這鍋水替代成湯底炒菜煮湯或放涼後飲用,持續2~4週,有效改善末梢血液循環,直到身體回暖為止,把過寒的體質逐漸調理回來。

 

 

此外,也可以適當進食補腎食品,如黑豆、核桃、栗子、芝麻、海參等,可幫助抵禦冬季寒冷。除補腎外,調養脾胃同等重要,因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原理,可適當吃些番薯、馬鈴薯、山藥等補脾胃。

 

 

 

參考資料:

《中央社》

《自由時報》

 

 

 

封面圖片來自:

 shutterstock /  marilyn barbone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