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還是毒?醫師告訴你「類固醇」該用的時機與容易產生哪些副作用!

| 日期:2018-09-11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藥品闢謠

Nikolay Litov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腎臟內科 李佳蓉 主治醫師

 

類固醇與腎臟病

『一個19歲男性病患,因為尿液泡沫很多且雙腳水腫來求診,經診斷是造成嚴重蛋白尿的腎病症候群,來院時血中白蛋白只有1.9 g/dL,食慾不佳、倦怠、走路會喘,體重也暴增了10公斤。醫師判斷應使用類固醇治療。

家人的第一個反應是「人家說類固醇對身體不好,會不會傷害腎臟?」經醫師的說明後,病人開始接受類固醇治療,在第三個星期蛋白尿完全消失,不再水腫,體重由79公斤回復原來的68公斤,血中白蛋白回昇至正常4.1 g/dL,其他症狀也一一改善。接下來則是適當減藥,避免復發及減少副作用。

這就是類固醇:

腎臟科醫師手中的雙面寶刀。讓我們簡介類固醇在腎臟科的重要性,及其誤用的危險。

文章開頭的病例,我們看到類固醇的神奇療效。一般而言,造成嚴重蛋白尿的腎病症候群,以及腎功能惡化迅速的快速進行性腎炎,會造成腎臟損壞,需儘速將傷害的過程阻擋下來。

但不是所有的腎臟病都能用類固醇治療,也不是所有的病對治療的反應都一樣。用藥之前,醫師需要正確的診斷,行腎臟切片,以預估病人的腎臟病對治療的反應。

因為,如果要用藥,就要用到足量觀察足夠的時間,才能達到效果,若是藥量不足或時間不夠久,其實是錯失擋住傷害的機會。但如果是原先預期效果不佳的腎臟病,則在嘗試治療時,策略需要較為保守,以減少副作用可能帶來的傷害。

類固醇的副作用在哪裏?

人體的內生性類固醇稱做Glucocorticoid (Cortisol, corticosteroid )醣質皮質素,由腎上腺分泌,在生長、發育、能量轉換及遇到壓力時扮演重要角色。

外加的類固醇也是造成全身性的影響:外觀上,皮膚變薄易淤青,青春痘,多毛,體脂肪分布改變導致月亮臉,水牛肩,軀幹肥胖,體重增加;可能發生早發性白內障,眼壓升高;可能加速動脈粥狀硬化,易高血糖;增加胃腸問題如胃炎、潰瘍、出血的發生機率;月經週期不順,兒童生長遲滯;骨骼流失,造成骨質疏鬆;情緒上的影響有人會太過亢奮,有人會憂鬱;高劑量的使用,增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機率,甚至因免疫抑制,導致嚴重感染甚至有生命威脅。

因此,當用則用時,類固醇是救命仙丹,在醫師評估下,適當的劑型,劑量及時間的精確拿捏,可以救岌岌可危的腎臟,而將副作用的傷害減到最低。

 

封面圖片來源

Nikolay Litov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降膽固醇? 謹記「9大食物、5招簡單運動」讓三高、心血管病沒你的事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