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李時珍稱其為“菜蔬之王”,這樣吃,護心通血管,專家都說好!)
在我國明代名醫學家李時珍的學說裡,胡蘿蔔養生是非常有名的。據明《蘄春縣志》載,李時珍認為:胡蘿蔔屬中性食物,於陽虛者,可扶陽;於陰虛者,可滋陰;實為菜蔬之王、養生佳品……常食胡蘿蔔對健康益處多多,但胡蘿蔔怎麼吃才健康,很多人卻不知道!
01 胡蘿蔔的食療功效
胡蘿蔔是一種質脆味美、營養豐富的家常蔬菜。時至今日,在湖北蘄春一帶的民間仍然盛行長年食用胡蘿蔔的習慣。當地人視胡蘿蔔為食中補品,譽稱為“小人參”,是每餐必食的養生佳蔬。
1 益肝明目
胡蘿蔔中β胡蘿蔔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能預防夜盲症、加強眼睛的辨色能力,也能緩解眼睛疲勞與眼睛乾燥。
2 降壓護心,通血管
胡蘿蔔素中含的槲皮素、山柰酚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脂,促進腎上腺素的合成,因而有降壓強心的作用;其中含有的琥珀酸鉀鹽,有助於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膽固醇及降低血壓;其中含有的葉酸還能減少冠心病發病。
3 潤腸通便
胡蘿蔔中的植物纖維,吸水性強,在腸道中體積容易膨脹,可加強腸道的蠕動,潤腸通便。
4 抗過敏
日本食物營養學家發現,β-胡蘿蔔素能預防皮膚對花粉的過敏症狀和過敏性皮炎等疾病,而且β-胡蘿蔔素還能夠調節細胞內的平衡,加強身體的抗過敏能力,從而使身體不易出現過敏反應。
5 增強免疫功能
胡蘿蔔含有的木質素,是一種免疫能力很強的物質。它可以提高人體巨噬細胞的能力,減少患感冒。
6 有利健康長壽
胡蘿蔔去痰、消食、除脹、下氣定喘。據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一項長達14年的跟踪調查結果發現,血液中的α-胡蘿蔔素含量越高的人擁有更長的壽命。
胡蘿蔔是α-胡蘿蔔素含量最高的食物。此外,南瓜、橙子、柑橘中,α-胡蘿蔔素的含量也較高。
02 胡蘿蔔食用誤區多
兩種蘿蔔不能一起吃?
有的人說胡蘿蔔不能和白蘿蔔一起吃,理由是:“胡蘿蔔含有一種叫抗壞血酸的分解酵素,會分解掉白蘿蔔裡的維生素C。”
乍一聽,好像還有點道理。但真相卻大相徑庭。上面提到的“抗壞血酸的分解酵素”,其實就是“抗壞血酸氧化酶”,基本所有植物中都多少含有這種物質。
更何況蔬菜經過刀切、空氣接觸、烹調加熱等過程之後,維生素C本身就容易破壞,所以不能全怪胡蘿蔔。總之,胡蘿蔔和白蘿蔔組合在一起營養多多,大家就放心吃吧。
糖醋蘿蔔條
【材料】
胡蘿蔔1根、白蘿蔔1根、白醋4勺、糖4勺、香油1匙、鹽2匙
【做法】
①將蘿蔔洗淨去皮,切成粗細均勻的條;
② 舖一層蘿蔔條撒些鹽,再舖一層蘿蔔再撒些鹽,鋪完後醃製1小時;
③ 醃製好的蘿蔔會出水,倒掉水後加適量涼白開浸泡15分鐘,洗去鹽分;
④ 控干水分後,加入適量糖、醋、香油攪拌均勻,繼續醃製2小時以上即可。
不用油炒等於白吃?
類似的說法有很多,比如:
胡蘿蔔要用葷油炒,
胡蘿蔔要和肉一起燉,
炒胡蘿蔔要多放點油
……
胡蘿蔔中的胡蘿蔔素,對皮膚、視力和免疫功能都非常重要。不過胡蘿蔔素只溶於脂肪、不溶於水,沒有脂肪就難以被人體吸收。大概正是這一點,才讓人以為胡蘿蔔必須要油炒才有營養。
只溶於脂肪≠必須用油炒
actually
因為食物在小腸被吸收,即便胡蘿蔔是蒸熟食用的,只要一同吃下的食物裡含有脂肪,在腸胃里和胡蘿蔔素相遇,胡蘿蔔素被溶解後就能被吸收了。至於是用動物油還是植物油更沒有關係了。
用大量油,營養損失更多
actually
一直以來,不少人燒胡蘿蔔都遵循著“多放點油炒”的原則。其實,油炒胡蘿蔔更會導致其元素的流失,大大降低營養價值。
胡蘿蔔炒熟後我們會發現:鍋子、盤子上都沾有很多色澤金黃的“油”。這其實是胡蘿蔔素都溶解在油脂中的表現。
正是由於胡蘿蔔素易溶於油脂,使用大量油脂油炸、烹調之後,許多胡蘿蔔素就會溶解在油脂、菜湯中,粘在鍋、盤底部,最後被清洗掉,才是最浪費的。
03 胡蘿蔔怎麼吃更健康?
如今都大力提倡少油少鹽,胡蘿蔔蒸著吃更健康。因為切開胡蘿蔔增大了它的表面積,烹飪時會使更多營養成分流失到水里,所以切成大塊或整個蒸熟食用更好。
蒸熟後的胡蘿蔔,細胞變軟,通透性提高,存在於植物細胞的胡蘿蔔素便會很好的釋放出來,食用後的吸收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不過,不少人還是覺得炒胡蘿蔔更好吃。因此,建議下次烹調胡蘿蔔時不妨少點油,降低點油溫,避免高溫油炸。
胡蘿蔔吃太多 皮膚會變黃
不過,無論食物都是適量就好。多吃胡蘿蔔皮膚真的會變黃,其中的β胡蘿蔔素被吸收之後會先儲存在肝臟和脂肪細胞等部位,過量的β胡蘿蔔素也不是對身體一點影響都沒有,一旦這種色素大量進入血液,會使皮膚變黃。
原文出處;本文經《BTV我是大醫生官微》授權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處:Hrynevich Yury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