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湯時不要太燙,稍涼再喝較健康,太燙容易造成口腔、食道、胃黏膜損傷,從而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湯的保健功效
多喝湯,身體好
無論古代、現代,中國、外國,飲食都離不開湯,中醫更是講究喝湯。 古人稱湯為「羹」,稱開水為「湯」。
《辭海》中對湯的解釋是「主要以水為傳熱介質,將烹飪原料加工烹製成汁水較多的湯。」對羹的解釋為「五味調和的濃湯,亦泛指煮成濃液的食品。」
現代人習慣把較稀的稱為湯,較濃的稱為羹,一般合稱為湯羹或羹湯。 經常喝湯,益處多多。
研究表明,湯中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不易流失,在體內的利用率也高。
早餐喝湯,可潤腸養胃,迅速補充夜間代謝掉的水分,促進廢物排泄;飯前喝湯,可增加飽腹感,從而減少食物的攝取量,達到瘦身減肥的效果;秋冬季喝湯,可驅趕寒冷,增強身體免疫力。
而對於老年人、小孩和腸胃吸收功能不好、肥胖體虛、術後調養的人以及孕中後期的婦女來說,喝湯更是有百益而無一害。
湯要會喝才健康
最好餐前喝湯
西方人一般先喝湯再吃菜,中國人一般喜歡餐後喝湯,其實餐前喝湯比餐後喝湯更健康,可潤滑口腔、食道,減少乾硬食物對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並促進消化腺分泌,發揮開胃作用。
飯中適量喝湯也有利於食物與消化腺的攪拌混合。
而餐後喝湯,容易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在吃得較飽的情況下,再喝湯也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
晚餐喝湯不宜多
湯的營養價值較高,若是晚餐喝湯,飯後缺少運動且很早就寢,容易導致發胖。
相對而言,早餐、午餐喝湯吸收的熱量最少,因此,為了防止發胖,晚餐不宜喝太多的湯,應盡量選擇在早餐或午餐時喝湯。
不喝太熱的湯
喝湯時不要太燙,稍涼再喝較健康,太燙容易造成口腔、食道、胃黏膜損傷,從而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喝湯最好選低脂、低糖、低熱量的
宜食用低脂、低糖、低熱量的食物煲湯,對於高熱量、高鹽、高糖的湯最好不要多飲,尤其是患有痛風、腎臟病及高血壓的人,更要少喝或不喝這些湯。
多喝「雜燴湯」
任何一種食材的營養都不是全面的,因此,最好採用多種食物混合煮湯,也可以葷素搭配,這樣不但可使味道更加豐富,也可使營養更完整。
湯要慢慢喝
喝湯速度過快,等到意識到飽的時候往往已經過量,容易造成肥胖。
最好緩慢喝湯,以逐漸產生飽腹感,避免發胖。
原文出自:博客來
本文摘自大都會文化《對症滋補養生湯》
以上內容為《大都會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Evgeny Litvinov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