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老早就養成習慣,吃飯一定要配飲料或水才有辦法正常下嚥。甚至有些流行說法是,飯前要先喝水這樣才不至於正餐吃得太多。很多時候,身體告訴你你很餓,但事實是你只是很渴。
這些都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根據<Prevention>報導,營養師Ali Miller表示,網路上有太多謠言,讓人一下做這個、一下做那個,傻傻搞不清楚。但事實上,吃飯配水是大錯特錯的NG行為,因為吃飯時攝取過多液體會引發脹氣、消化不良甚至是營養吸收不良。
Ali Miller進一步解釋,人體的胃喜歡維持酸性(約pH值1-2),這樣才能順利分解蛋白質並促進消化酵素生成,讓維他命更容易被身體吸收,總而言之,胃維持一定酸鹼值才能順利消化食物。但邊吃邊喝會破壞那個酸鹼值讓消化過程趨緩,讓你整個脹氣、很不舒服。
那吃飯不配水喝,到底又該什麼時候喝才能攝取足夠的水分呢?
如果是以輔助吞嚥為目的的話,那吃飯只能喝大約240cc的水(要小口小口喝,不要一次喝完)。吃飯以外的時間就要好好把握(消化健康書作家Robyn Youkilis建議,如果可以的話,除了吃飯別配水外,飯前半小時、飯後一小時都不要喝水),攝取自己體重一半的液體盎司數即可。(舉例而言,如果你體重是130磅,那就要攝取一半65液體盎司水量,大約是8杯水的份量)
另外有幾件事情可以讓你消化更加順暢:
1.充分咀嚼食物,並在放鬆的狀態下吃飯
2.多吃苦味食物(例:芥菜)
3.多吃酸性食物(例:蘋果醋)
參考資料:
首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