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其實是微血管的滲透壓增加,淋巴回流的減少,或是兩者同時存在,造成不正常的間質液體蓄積,因而導致軟組織的腫脹。)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心臟內科 林新進 主治醫師
腳腫,您對症下藥了嗎?
李阿嬤今年73歲,一個人住在鄉下。因為高血壓及糖尿病,每個月會固定到內科門診追蹤治療。有一天,她來門診表示:
「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最近幾個月,每天下午就會覺得雙腳脹脹的、腫腫的,用手指頭按壓雙腳,還會出現凹陷。」
水腫,其實是微血管的滲透壓增加,淋巴回流的減少,或是兩者同時存在,造成不正常的間質液體蓄積,因而導致軟組織的腫脹。
我們可以根據水腫發生的部位,來探討水腫發生的原因。
1. 若是全身性的水腫,可能是心臟功能不全、腎臟功能不全或是肝硬化。
2. 若是局部的水腫,就要先考慮是雙側肢體或是單側肢體的水腫。
3. 尤其是單側肢體的水腫,更要考慮局部性的發炎、感染,或是靜脈、淋巴的阻塞。
此外,患者所服用的藥物,例如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或是消炎止痛劑,患者是否嚴重的營養不良,或甲狀腺功能是否低下,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因素。所以接下來,我們可以安排血液、尿液、胸部X光及超音波等檢查,來幫忙我們做完整的評估診斷。
治療上,除了根據發生的病因做適當的處置之外,我們還可以透過一些日常生活的小改變,來減少水腫的發生,例如:
1.不要吃含鈉過量的飲食,避免太鹹的食物,儘量吃比較清淡的飲食;
2.避免久站,若是需長期站立工作者,可以考慮穿彈性襪;
3.可以用溫水按摩雙腿,或是抬高雙腿,來促進血液循環。
經過詳細的問診,李阿嬤描述她的生活:「我只有一個人生活,每天一大早到田裡種菜,下午就可以回家。吃的很簡單,沒有大魚大肉,配一些自己處理的醬菜就飽了。」
接著,我們開始進行身體檢查,發現阿嬤是雙側下肢水腫,皮膚上並沒有明顯紅熱的現象。之後,我們又安排一些實驗室的檢查,包含血液、尿液、胸部X光及超音波等檢查,大致上並沒有發現明顯的異常。
「阿嬤,妳不要吃太鹹,不要再吃醬菜了,盡量吃清淡一點的食物。此外,每天工作完畢之後,盡量將腳抬高,也可以用溫水泡腳,如此可以增加體液的回流,減少水腫的發生。」
除了細心的衛教之外,我們亦檢視阿嬤的用藥,之後將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做適當的調整,我們也提醒阿嬤盡量不要隨便亂吃消炎止痛藥。因為阿嬤有糖尿病,所以我們也會定期安排追蹤阿嬤的腎臟功能。
這個月李阿嬤回來門診追蹤,她很高興的說:「先生,你很厲害,聽過你的建議之後,我做了一些調整,現在我的腳不會腫了。」
腳腫,不一定要吃藥
只要經由仔細的問診,配合詳細的理學和實驗室的檢查,再加上患者的充分配合,一樣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若伴隨著全身性的水腫、呼吸困難、解不出尿的現象,應該要趕緊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因為這就表示有立即性的生命危險。
封面圖片來源:Akkalak Aiempradit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