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專欄/魏崢》下肢水腫是心臟衰竭嗎?有辦法可以消除嗎?

| 日期:2018-01-16 | 責任編輯: 林宏軒 | 分類: 流行病學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 Via  https://healthylives.tw/

每日健康/ 魏崢(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 主任)

人體全身的血液循環,是靠著心臟這個「幫浦」不斷的收縮、舒張,將帶有氧氣及養分的血液輸送到四肢,但是有沒有人想過血液怎麼從下肢流回心臟呢?下肢是身體距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要抵抗地心引力往上流回心臟是何等困難的事情,若上去的速度比不上下來的速度,血液就會堆積在下肢,造成浮腫的現象。下肢浮腫的原因有三種:

1、負責血液回流的靜脈堵塞。

2、心臟衰竭:腎臟的血流量不足,導致排尿減少,水分累積在身體內。

3、腎臟衰竭:腎臟本身的疾病造成排尿量不足,導致水分累積在身體內,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所引起的下肢水腫

瓣膜因扮演著心臟的腔室 (心房與心室)間門閥的角色,讓血液循環能正常的向單一方向流動,而每次正常搏動的心臟,大約可打出70毫升左右的血流量,一旦這開闔的功能異常(例如主動脈閉鎖不全),會導致部分血液又回流至心臟原來的腔室。

比如打出去70毫升血液,又回流30毫升到心臟,真正打出去的血液量就只有40毫升。當這主管全身機能的「幫浦」無法供應足夠血液循環時,腎臟的血流量不足,導致排尿減少,水分累積在身體內,由於下肢是最低的位置,所以腫得會比較厲害。如果沒有施予適當的治療,血液循環不足,便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組織運作及代謝,水分累積在身體內的結果,是一種惡性循環,造成心臟更大的負擔。

 

心臟病常服藥物,也有造成水腫的可能性

舉例來說:

用於關節炎或痛風的止痛藥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會引起鈉及水分滯留而產生水腫,心衰竭病人要小心是否會讓症狀加劇。

 

用於降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

(如脈優Norvasc、冠達悅Adalat OROS),因擴張周邊血管而可能造成水腫,副作用通常並不嚴重,介於輕至中度,不到1%病人因此須停藥。副作用發生的機率與劑量有關,當藥品劑量越高越容易發生。

 

糖尿病患者使用TZDs類降血糖藥

(如梵帝雅Avandia、愛妥糖Actos),可能會引起水腫,進而惡化心衰竭。此類口服降血糖藥不建議用於心臟衰竭狀態第3級或第4級的病人。服藥過程中若出現快速的體重增加、呼吸困難及水腫等等,應立即回診告知醫師,調整藥品的使用。

 

水腫的消除

造成水腫的原因很多,須由醫師評估檢查,找出病因加以治療,比方處理藥物引起的水腫,可先停止使用藥物一段時間觀察水腫是否會消失;有時醫師會加一點利尿劑來改善。消除水腫的方法包括:

● 飲食吃得清淡些。

● 避免長時間站立。

● 坐著,抬高雙腳。

● 臥床休息。

● 適當的運動有助於靜脈回流,消除水腫。

 

 

若出現全身水腫,伴隨呼吸困難、喘、尿量減少,應盡速回診處理。否則心臟長時間不正常運作,會造成心臟擴大,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並不單只是一種疾病,而是多種徵兆及症候群的表現,除了水腫,還包括喘、呼吸困難、食慾變差、容易疲倦、腹脹、無法平躺,甚至有腹水及意識障礙等。

身體有任何不適不要輕忽,若經醫師診斷確定有心臟的疾病,應配合醫囑做正確治療,人體器官一旦已有生理性或結構的問題,不可單靠養生、飲食控制而能自然恢復,一定要好好治療,否則拖延太久會對心臟功能造成不易恢復影響,而延誤了治療先機。

 

本文摘自大塊文化知心

作者:魏崢 

以上內容為《大塊文化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大塊文化 / Via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2676?utm_source=linkstechnology&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801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