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來源:kittirat roekburi/ Shutterstock
常聽說排便可以排出身體的毒素,避免毒素累積在身體裡?那到底一天要上幾次廁所?對身體會比較好呢?
一個人的排便習慣會呈現他們的健康狀況和他們身體功能的好壞。腸道蠕動的狀況可以提供身體很多有價值的線索。
一個人一天應該要排便幾次?
其實專家對於一天要排便幾次才算正常,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共識,特別是因為排便的次數會因人而異。醫師會考量一個人排便頻率的一致性。來推斷一個人的排便頻率是否正常。
排便是人體排除廢物和清除未吸收的食物殘渣,所必經的過程。所以關鍵在於,你如果上大號的次數多,最近有沒有突然變少,或是上大號的次數少。最近有沒有突然變多?
一個人的排便次數,可能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就是不正常了。根據外媒《Medical News Today》的報導,《斯堪的納維亞胃腸醫學期刊》(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做了一項醫學研究,大部分的受試者,從每天三次都每周三次都有。
而大部分的人會依據自己的工作和作息習慣,會在每天大約相同的時間進去洗手間。
偶爾排便的習慣和時間偏差,不一定代表你身體有什麼問題,但是它也可能暗示某些胃或腸道疾病正在悄悄發生。
有那些因素會影響你上廁所的頻率呢?
1.水的攝取
因為大腸會吸收多餘的水分,所以如果你每天喝水喝不夠的話。你的糞便會變硬而堆積在腸道中。便祕的人應該多增加他們的液體攝取量。
2.年齡
隨著年紀的老化,人的腸道蠕動也會減慢。此外年紀較大的人多半也會服用一些藥物,這些藥物可能也會有減慢腸道運動的副作用。
3.活動
運動可以幫助腸子更好推送裡面的食物與糞便。消化不良的時候,散個步或是跑個步。可以幫助你的腸子更有效的活動。
4.飲食
一個人吃了什麼也跟他們去洗手間的頻率有很密切的相關。尤其是吃進去的纖維量。纖維這類物質人體本身不能吸收,所以,會在腸道的輸送過程中,不斷刺激腸道,使你的排便變得更順暢。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排便習慣的變化可以在短時間內自己恢復,並不需要擔心。 然而,如果你有以下的狀況,很可能需要去找醫生評估,例如:
l 血便
l 黑色的便便
l 糞便形狀非常細長
l 體重減輕
l 發燒
l 嚴重的腹痛
l 吐血或嘔吐
那最好要早點找醫師檢查,去看是否有其他的疾病引起這些現象。
參考資料:Medical N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