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高居十大死因第三名
中風是國人最常見的腦血管病變,可分為缺血性中風(腦梗塞)、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前者是血管堵住缺血,後者是血管破裂出血。無論是哪一種中風,皆屬於致死、致殘率極高的疾病,發病後如果錯過黃金三小時,死亡率可達到24%以上。
根據《全民健康基金會指出》,「中風」高居國人10大死因的第三名,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當患者或家人查覺時,往往已錯過黃金治療期。即便進行通血治療後,仍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殘,後續的醫療照護對病患與家屬而言是極沉重之負擔。
中風最常見七大症狀
根據微信公眾號《健康頭條》引述哈爾濱醫科大學神經內科醫師唐浩的說法,中風最常見的七大症狀包括:
- 半側肢體麻痺,活動不靈活
- 口角歪斜
- 說話不清楚,無法正確理解語言
- 看東西時旋轉、走路不穩
- 一陣一陣的頭痛、頭暈
- 間歇性的癱瘓、無法說話
- 昏睡且叫不醒
除此之外,還可能並發劇烈嘔吐、抽搐、大小便失禁的症狀。
關於中風的三大迷思
唐浩醫生更指出,一般人對中風及預防方法的認知其實有不少盲點,這些錯誤認知很可能會延誤病情,錯失提早防止中風病變的機會:
迷思一:只要運動就能預防中風?
唐浩醫師表示,早上起床運動時的中風病例不少,因為人體在早起後血壓有一個上升時期,這時候從事劇烈運動會增加中風風險,因此清晨運動前要注意血壓狀況,且不可進行過度激烈的動作。
迷思二、保健食品可以治療中風?
唐醫生指出,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具備「治療」中風的效果,最重要的仍是控制好血壓、血糖、運動、均衡飲養、戒煙忌酒、低鹽低脂,對預防中風而言更重要。
迷思三:降血壓降越快越不易中風?
高血壓會增加中風風險沒錯,但如果已經有慢性高血壓的族群,大腦適應了偏高血壓後,突然服用大量降血壓藥物,很可能會出現腦缺血、腦梗死的狀況,因此服用血壓藥必須遵守醫囑,也要避免與葡萄柚等食物一起服用。
如何飲食降低中風危險?
預防腦血管中風的生活習慣,最重要的就屬運動及飲食。在飲食方面,應確保每日吃5份以上的水果與蔬菜,特別是抗氧化劑豐富的水果,包括櫻桃、蘋果、橘子、西瓜、葡萄柚、蕃茄,以及深綠葉蔬菜(菠菜、油菜、芹菜葉、空心菜、芥菜),另外,每天應喝8-10杯水,降低血液濃稠程度,也對預防中風有非常重要的效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