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毒「僧帽水母」現身台東 衛福部:連屍體都別碰|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8-01-28 | 責任編輯: 林暐鈞 | 分類: 流行病學

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blue-bottle-jellyfish-washed-on-beach-762203995?src=hPp81XobZL0werFD0ux-rg-2-18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林暐鈞

 

台東海邊近日出現大量藍紫色的「僧帽水母」,醫師指出,這種水母可是有世界第三毒之稱,且屍體和活體一樣具有毒性,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好奇碰觸。針對僧帽水母的相關資訊了解,其「觸手」竟可以伸長至難以置信的5公尺以上,而觸手上的刺就是殺害人體的劇毒,尤其是在老人和小孩身上,恐一命嗚呼。

 

 

據消息指出,僧帽水母又稱「葡萄牙戰艦」早在2010年就有發生過其殺人的案件,被它的觸手上的刺螫傷就有如沾滿據毒的刀劃傷,隨即就產生嚴重的皮疹現象。根據外媒《鏡報》報導,專家對此提出嚴重警告,一但被螫傷建議應立即就醫,以免情況惡化。然而可怕的是衝浪者和游泳者通常在被螫傷之後才發現這些生物。對此,多賽特野生動物信託基金會的專家嚴正提醒,「即使被沖上岸的水母屍體,也千萬不要觸摸,因為它們始終保有著據毒性。」

 

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illustration/physalia-235316671?src=siT9F7wZEtOMFfb-yOrldw-1-9

 

掠食者減少 氣候變遷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副教授謝泓彥說,一般僧帽水母都往溫暖海域移動,像是夏天或是天候轉暖時才易發現牠們的蹤跡,平時牠們都是在外海居多,目前為止的研究都是偏向掠食者減少為主,像是海龜、鮪魚等大型掠食者減少,自然水母也可能增加,加上可能是氣候變遷所致,所導致大量水母屍體上岸。

 

 

 

恐導致休克、血管性水腫

 

在急診臨床上治療被水母螫傷患者,第一件事就是要讓患者維持清醒意識,注意是否有休克或是產生血管性水腫等症狀,包括心跳、呼吸、血壓等,一般原則上治療施以靜脈或肌肉注射藥物、口服類固醇、止痛藥,外用藥膏,及止癢藥等,幫助緩解毒性反應。如果有次發性的細菌感染,則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台東醫院提醒民眾,千萬不要碰觸不明的海洋動、植物,以免危害自己的健康安全。

 

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portuguese-boat-jellyfish-385200664?src=siT9F7wZEtOMFfb-yOrldw-1-10

 

立即就醫,勿信偏方治療

 

台東海岸出現這般恐怖異象,這可是世界第三毒的「僧帽水母」,毒性極強。衛福部台東醫院副院長廖益聖檢視情況後再次強調,「若遭到水母螫傷,輕則皮膚紅腫刺痛,重則可能發生過敏反應,導致呼吸困難、痙攣甚至休克,民眾千萬不要看著水母色澤漂亮而隨意觸摸,不管是活是死都具有高強度毒性,尤為充滿好奇的孩童,家長們更需注意。」若遭到螫傷也要盡快就醫,注意請不要用任何偏方治療,以免釀成更大後果則自負。

 

 

參考資料:

《蘋果日報》

《鏡報》

 

 

 

封面圖片來自:

 shutterstock /artieQ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