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何兆芬(長庚胃腸肝膽專科醫師)
脂肪肝千萬不能放著不管
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導致病變,使肝臟產生輕微到中度的腫大,叫做「脂肪肝」。在台灣,這是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近二十年來,台灣脂肪肝的發病率節節攀升,肝病防治基金會曾針對九千位上班族做肝臟超音波,發現有百分之四十三的人有脂肪肝,其中男性的罹患率更高達百分之四十九。
百分之二十五的人,終其一生可能會產生「脂肪肝炎」,脂肪肝炎形成後若不積極治療,不太可能會回復單純脂肪肝或正常肝。
以前醫學界認為脂肪肝並不會對肝臟造成太大的傷害及後遺症,但現在已被公認為這是造成肝硬化的原因之一。根據統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病人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有纖維化現象,平均每七年纖維化程度會增加一級,至第四級即已形成肝硬化,其後每年有百分之三∼四會罹患肝癌,所以相關的研究愈來愈多。
在病理上, 依據脂肪肝的嚴重程度加以劃分, 從單純性的脂肪肝(steatosis)與非酒精性發炎反應的脂肪肝(NASH),到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生。其研究主軸在於是什麼原因導致「無害」的脂肪變性,使肝臟走向了發炎反應。脂肪肝的發生原因有很多種,大致的原因羅列於下:
①酒精
②糖尿病。
③ 高血脂,特別是三酸甘油脂。
④ 肥胖。
⑤ 營養不良。
⑥ 藥物引起,如類固醇
脂肪肝的診斷
脂肪肝患者並無自覺症狀,由於患者的轉氨酶有持續或是反覆的升高(但通常小於五倍),又有輕微的肝臟腫大,有些人會覺得右上腹部有點兒不舒服,有點疲倦或食慾不振,很容易誤診為病毒性肝炎,所以必須做鑑別診斷。
確診有賴於肝的穿刺檢查。正常人的肝內總脂肪約佔肝重量的百分之五,當脂肪量超過百分之五,就是輕度脂肪肝。百分之十為中度脂肪肝,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為重度脂肪肝。
但肝穿刺是侵襲性檢查,所以臨床上主要是用腹部超音波和電腦斷層來診斷脂肪肝,腹部超音波有經濟、迅速、無輻射線等優點,所以,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是最佳的篩檢方法。
脂肪肝是可逆的病變!
有研究發現,在比菲德氏菌當中有某個菌株,若給它足夠的益生元,如纖維質等,讓它好好繁殖,可以降低腸道內毒素的產生,讓解連蛋白、封閉蛋白、黏著小帶等蛋白質的鍵結力復甦,修補腸漏。可能的原因是這種益生菌可以讓絨毛長度變長、腸道腺窩(crypt)深度增加,使迴腸、大腸處的黏液層變厚,緊密連接因此變得更緻密,這時腸道菌就不會移位,也不會引發後續的發炎反應,於是脂肪肝的病況就可以得到緩解。
但是腸漏症只是脂肪肝的病因之一,補充益生菌雖然有用,但依舊必須搭配減重、飲食與生活、運動習慣的改變,才能真正的消除多餘脂肪,找回健康。脂肪肝絕對是一個可逆的病變!
本文摘自三采出版社《身體不健康,腸漏先知道:腸胃專科醫師整合最新醫學研究,斷絕過敏、慢性病、壓力情緒、免疫失調 新世代腸道重建療法!》
作者:何兆芬
以上內容為《三采出版社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