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數比乳癌多三倍!引起女性「中風」的十大危險因子要避開

| 日期:2018-07-17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腦科保健

(女性在45歲以前,因女性荷爾蒙的保護作用,減少了中風的發生; 更年期後,發病機率快速增加。)

Photographee.eu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神經科   陳建甫 主治醫師

 

媽媽的血壓量了嗎?--關注女性中風

就在去年九月某一個秋高氣爽的午后,我在醫院時接到一通電話,爸爸焦急的告訴我,在台南的姑姑中風住進某一家醫學中心,目前意識不清 ,希望能趕緊了解她的狀況,給與姑丈一家及時的諮詢與協助。

然而由於是嚴重的中大腦動脈栓塞 ,不過幾天的時間,最後姑姑終究仍是離開人世, 給眾多親友留下一陣錯愕與極大的悲痛 。就我所知,姑姑之前即有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病史,合併有高血壓與心律不整。

但是她服藥順從性略差,而且因潛心向佛,常在炎熱的南部氣候下在寺院當義工,服務信眾。果不其然,年長的高血壓患者怎堪在炎暑過度勞累,因此血壓常常飆高,其實已經是在亮警訊了, 最後終究發生中風!

這樣的故事我想應該每天都在你我身邊不停的上演著 ,但是如果每個人只要多關照一個人 -- 媽媽, 就可以使不幸降到最低 ,盡到為人子的責任,別讓媽媽,也別讓自己終身遺憾。


認識中風

過去中風常被認為是男性的主要疾病,因為男性的中風發生率較女性為高。

但事實上中風也是女性的主要死因,而且是女性死於乳癌的三倍

女性在45歲以前,因女性荷爾蒙的保護作用,減少了中風的發生; 更年期後,發病機率快速增加。

美國心臟學會發現當女性年齡大於55歲 ,發生中風的比率是55歲前的兩倍

女性的中風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 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症、抽菸 、喝酒 、肥胖、運動不足、服用女性荷爾蒙與口服避孕藥、 藥物濫用、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

目前國內醫師主要是採用抗血小板製劑來預防缺血性腦中風,尤其是動脈硬化腦梗塞的發生依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機制不同,大致可將藥物分為二類:第一類為Aspirin(阿斯匹林),可降低約二次中風危險約達25%,主要的副作用為胃腸道的刺激,故在服用時要注意是否有潰瘍或胃腸道出血、穿孔的情形 ;第二為Thienopyridine類,新一代抗血小板藥物Clopidogrel(保栓通)即屬此類,優點為安全性高,較沒有腸胃道不適的副作用,可有效降低二次中風的危險達32%,更可同時降低發生心肌梗塞或是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危險。

有一項針對服務於醫藥界的中老年婦女的研究發現: 45歲以上婦女隔日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後,發生中風的風險減少26%,但是心肌梗塞的風險並未減少。

至於其中較年長的婦女(65歲以上) 隔日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後,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可以減少34%,發生腦梗塞的風險則可以減少30% 。

但是服用阿司匹林並非完全沒有風險,主要是出血的副作用。 因此還是應由醫師為你評估是否需服藥的必要性,再開始進行 。

我們建議中風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應多花時間主動了解自己的治療用藥,並與您的主治醫師諮詢最適合自己的用藥,才能有效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再發生。

 

封面圖片來源:

Photographee.eu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每天敲4穴道軟化血管! 走垮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猝死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