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Q認證台灣醫療亮點】整合3D列印醫療研究與應用中國附醫接軌產業煉金有術

| 日期:2018-05-07 | 責任編輯: SNQ推廣中心 | 分類: 熱門議題

-----------------------------------------------------------------------------

傳統上醫療用的器械係由廠商製造並供給,3D列印技術則提供了醫師跨入新領域、激發新想法和直接創造器材的機會,增加治療選擇,可說是翻轉醫療的鮮明寫照!

-----------------------------------------------------------------------------

 

國內應用 3D 列印於醫療的先驅機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附醫),於2018年3月與國研院、新加坡增材製造創新中心(Nation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Cluster,簡稱 NAMIC)共組亞洲第一支3D列印醫療產業團隊,希望醫界臨床經驗、研發技術和醫療輔具研究成果等能與產業結合,造福病人;該院也技術移轉至業界量化生產3D列印技術,包括正顎矯正、牙套、可動式膝蓋骨水泥等,顯見其在3D 列印醫材及臨床應用方面深化產學研醫合作的積極作為。

 

 

3D列印技術問世至今已超過20年,應用產業不斷擴大,對於建築設計、造車工業、航太科技以及智慧醫療等領域都帶來極大貢獻,而在智慧醫療領域中又以中國附醫的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領先業界,甚至是全世界首創且目前唯一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完整發展的機構,可說是結合醫學影像、再生醫學研究甚至已有多項開發技術應用到臨床端的整合中心,這相較於目前亞洲到歐美各國的3D列印中心,實屬少見。

 

該中心提供從醫學影像模擬、分析到器械客製化設計製造的完整3D列印醫療服務流程,同時締造了許多的「第一」和卓越成就,包括:是第一個設立於醫院內的3D列印醫療服務中心;第一個完整接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國際合作研發中心;執行成效全國第一,包括執行手術案例近300案,進行深入的再生醫學研究且於3D醫療領域發表論文數最高、專利數最多,相關技術已成立衍生企業,產業合作多且技轉和促進投資金額為3D醫療領域最高,此等成效在臨床醫學中心領域中的其他3D列印研究中心尚未能達到。該中心也多次與梅約醫學中心3D列印團隊交流並應邀在年會上演講,同時承接衛福部3D列印相關計畫,因而得以在產官學方面影響國內該領域發展。

 

 

3D列印應用於醫療端的優勢相當多,包括術前可多次實際模擬達到最佳手術規劃、節省醫療支出、縮小傷口、縮短復原時間、大幅減少手術時間、提升手術安全性、客製化手術器械精準性高,以及3D列印器官更符合人體需求,例如3D列印的骨骼表層可以有細微的孔洞,有別於以往的光滑金屬表面,這些孔洞可使骨細胞更完美的癒合、附著、結合以至痊癒。然而,「3D列印牽涉醫學倫理的範圍深廣,各國都在審慎評估,甚至韓國為此設立專法,這些都可做為台灣參考的依據」。中國附醫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副主任陳怡文在受訪時說道。

 

美國FDA局長Scott Gottlieb於去年底發布3D列印醫療產品新指南時也聲明:「制定透明的3D列印政策仍是重要的下一步,FDA正計畫審查與生物、細胞和生物列印組織產品有關的監管問題。」醫療科技突猛發展固然令人欣喜,但或許我們也該多關注人文倫理與監督控管的譯題,完善科技的正向影響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跨領域前瞻3D列印醫療特色發展及其應用」項目通過2017「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撰文/SNQ推廣中心 楊淇崴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