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四大神器 這樣做身體不痠痛
2、拔罐工具百百種 手法不同效果各異
3、居家保健有方法 注意事項仔細聽
4、一招就見效痠痛不見了 專家現場教學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拔罐是古代中、西方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稱為「角法」,是利用獸角吸附在皮膚上達到治療目的,常用來治療「瘀證」,運動後乳酸堆積也是瘀證的一種,所以拔罐可以達到痠痛緩解效果。
國家級武術教練李筱娟則補充拔罐被視為養生療法。不僅放鬆心情,對肌肉型運動員來說,可以放鬆身體。運動員用拔罐則最方便快速,幾分鐘可見效果,故受到歡迎。一般拔罐四至五分鐘就能達到一種快速放鬆肌肉的目的,對運動場上的表現來說,當然有一個很好的提升效果。很多人都用此方法舒緩肌肉疲勞、緊張和酸痛,以及治療痛症或身體不適,當身體有沉重乏力之感,拔罐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舒緩效果。
中醫師陳潮宗介紹,拔罐治療歷史悠久,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以獸角當拔罐器,到了隋唐時期,開始用竹筒,主要的功能是吸血排膿。明清之後,發明了小陶罐,成為拔罐的主要工具。拔罐法,古代典籍中亦稱“角法。古代醫家,多以動物的角作為吸拔工具。在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經有關於角法治病的記述。表明古代醫家至少在公元前6~公元前2世紀,已經採用拔罐這一治療方法。爾後,拔罐療法不斷發展、延伸,因其器材及拔罐方式變化,又有“吸筒療法”、“火罐氣”之稱。拔罐以玻璃跟塑膠罐為主,玻璃罐用在脂肪較厚或肌肉範圍較大的地方,先用火烤或將罐內空氣抽掉,讓罐吸附在皮膚或穴位上,產生溫熱刺激,使被拔部位出現充血、瘀血,像風濕痛、腰背痛或扭傷可拔罐腰背,風寒咳嗽則可拔罐背部脊椎左右側的俞穴。拔罐原理是藉火燒或抽氣,造成局部真空,牽拉罐子底下的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腺體,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首先,負壓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細血管破裂,紅血球破壞,發生溶血現像,釋放出血紅蛋白、組織胺、5-羥色胺和多類神經介質。這一連串的反應會激活多項免疫機制,增加人體抵抗力。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像軍隊,拔罐就像一次漢光演習,固定操練才能培育出精兵悍將!
拔罐的禁忌
拔罐適合執行在背部、肩膀、手臂、大腿肌肉;急性受傷的部位,如韌帶拉傷、脫臼、骨折就不行拔罐,還有胸口、腋窩、心臟附近其實也不適合。此外,懷孕婦女的腹部、女性生理期時,肚臍以下也不建議拔罐。
不宜人群:
有心臟病、血友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孕婦、婦女月經期、過飽、過飢、過渴、醉酒等,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過於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
- 深黑色:罐印顏色愈深,代表血氣不通,肌肉愈痛楚,所以瘀血聚集。
- 微紅、白色:罐印為微紅或白,代表體內濕氣重。
- 如罐內有水滴,代表吸罐的位置濕氣重。
- 出現黃色:體內有風邪。
- 皮膚呈紅色感冒引起。
- 皮膚偏黑色勞累勞損所致。
國家級武術教練李筱娟表示,拔罐並非中國的專利,古希臘、古印度等文明皆有出現「拔罐」的相關紀載;而最早的拔罐紀載則在埃及被發現,最多可追朔到西元前3000年。現代醫學之父、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早在西元前400年即有使用「杯吸法」替人治病的紀載,被認為比中國的「角法」更接近今日的拔罐。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為,拔罐應是由西方世界傳到中國的產物。大陸歷史研究者諶旭彬發表一篇文章表示,古代的「角法」和現今的拔罐相去甚遠,直到清代才有真正的拔火罐紀載。文章中指出,拔罐療法應該是起源於西方,很可能透過蒙古西征才傳入中國。美國體操隊長布魯克斯(Chris Brooks)、體操選手納多爾(Alex Naddour)、英國網球手梅利(Andy Murray)、拳擊手阿米爾汗(Amir Khan)等都熱衷使用這種古老的中國療法。
復健科醫師周適偉說明:拔罐和PRP兩個都是以血來作治療,生長因子PRP注射:直接啟動受傷子PRP的修護功能,注射一個月後疼痛部分,則宜追加量劑。
針灸
利用針具刺激機體某些特定的穴位,調整經絡氣血循環,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對於急性的痠痛,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作用時間約2天,依病情需求可一周2~3次。 針灸可更深層緩解輕傷及舊傷,對於肌耐力也有幫助。
拔罐
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對於疏緩肌肉的彊硬疼痛,效果快速良好,建議一周1次。可行氣活血、止痛消腫、拔毒排膿,幫助促進局部代謝循環,短時間內有效舒緩肌肉方面的痠痛。拔罐器具經醫師指導後可在家自行操作;唯全身枯瘦、肌肉失去彈性者不宜。
刮痧
在身體表面特定部位,反覆進行物理刺激,藉由「出痧」來刺激體表經絡,疏散體內瘀積的氣血。舒緩痠痛較緩,約5~7天內「退痧」。最好等出痧的顏色退去後再進行第二次的刮痧,以免過度刮痧使皮膚表皮受到損傷,促進局部代謝循環,疏散體內瘀積的氣血,對於中暑、身體燥熱特別有效。刮痧板、刮痧油,經醫師指導後可在家自行操作。
推拿
用雙手的技巧,在一定部位、穴位、肌肉上,採取各種手段來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的一種物理刺激療法,較能深入肌肉裡層,療效屬循序漸進,建議一周1~2次。推拿可以放鬆局部肌肉,增加肌肉的彈性與身體的柔軟度,解決各項筋骨上的不適。
精彩節目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周六日晚上21:00的《健康2.0》
封面圖片出自 educationpost Pixabay 2 Drlisalew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