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千錯萬錯都是自律神經的錯?
有一次接受網路媒體的採訪,記者一直要我談自律神經跟失眠的關係。至於結論呢?其實記者已經下好了:「自律神經異常會造成失眠。」不管我再怎麼解釋這兩者之間沒有固定的因果關係,她就是聽不進去。相同的,很多病人有失眠、頭痛、肌肉緊繃的症狀,一開始就說自己是自律神經失調。
某一天入住民宿時,電視上剛好播出一個健康節目,字幕上洋洋灑灑寫了一堆症狀,包括失眠、頭痛、肩頸緊繃。這時,民宿裡另一位客人看了,急忙打電話:「姊啊,趕快打開XX台,現在上面講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我們好像都有耶!趕快打開電視看。」
左頁是從網路廣告很多的拉XX醫學苑網站中,找到的自律神經失調問卷表:
這才真的叫一網打盡!還加油添醋、添色素、添塑化劑,外加添一大堆口水!第二十七項的「眼睛發癢」是過敏!最後一項「痔瘡」是來亂的吧!我的看法是,把家裡美國尺寸的大馬桶換掉,改用比較小巧、適合東方人屁股的本土品牌就好了。醫師傳播這樣錯誤到極其離譜的資訊,只為了多招攬「顧客」,並讓病人接受不正規又花大錢的治療,這樣民眾如何分辨訊息真偽呢?當我用搜尋引擎查詢自律神經失調」時,點開前面十項,竟然有九項提供的知識並不正確。其中幾乎都會看到「失眠、頭痛、焦慮、憂鬱、肩頸緊繃都是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問題」,但事實上真的不是這樣。
*自律神經vs.自主神經,傻傻分不清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部及脊髓)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透過各種感覺神經接受來自身體各部位的訊息,經過反射或複雜的處理,再把訊號傳到身體其他部位去執行,另外還在腦部引起複雜的情緒反應跟回饋學習。有兩個系統來執行這些命令,就是:自主神經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
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是我們的肌肉,能透過我們的思考下達指令與控制,而傳達指令的媒介主要是運動神經元。
自律神經系統控制的則是我們的器官,包括分泌腺(如淚腺、唾液腺)、心、肺、胃、腸、膀胱、汗腺等。這些平常不為意識所知覺的器官與腺體,除非經過特殊訓練,其運作也不受我們控制。
自律神經失調到底有哪些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從頭到腳,大約可以造成十項左右常見的症狀(如六十五頁圖),但這些症狀並不一定會全部一起出現。種類與嚴重度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患者至少會出現三到四項症狀,但因頻繁求醫,會嚴重影響生活跟情緒。
以下列出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症狀,並稍加說明:
- 眼睛乾澀。交感神經控制淚腺,造成眼睛腺體分泌不足,常診斷為乾眼症。
- 口乾舌燥。唾腺受影響,也就是中醫說的肝火太旺。
- 喉嚨卡卡。有異物感、有痰,甚至出現疼痛感。經常被診斷為慢性咽喉炎或胃食道逆流,但內視鏡檢查正常。
- 呼吸困難。老覺得呼吸不順暢,有時造成過度換氣。
- 心悸。覺得心跳很快或很用力,心臟科會診斷為心律不整、二尖瓣脫垂。
- 容易冒汗。盜汗是更年期症候群常見症狀,但自律神經失調時也有流很多汗的情形,尤其是緊張的時候。
- 手抖、四肢麻痺。很多人覺得是血液循環不好,吃了很多銀杏製劑,像循X寧,但不會有效改善。
- 胃脹、打嗝、胃食道逆流。自律神經失調時會造成胃部蠕動出問題,甚至痙攣。此時若服用一般常吃的胃藥,脹氣反而會更嚴重。
- 腹瀉或便秘。所謂的腸躁症是典型自律神經失調的毛病之一,以男性居多。
- 頻尿。很多女性深受頻尿所苦,有時更被診斷為間質性膀胱炎。如果只有晚上才會出現這種症狀,表示尤其跟睡眠相關,可能是焦慮症所造成的。
自律神經扮演的是傳令兵的角色,來回於器官和中樞神經之間,本身幾乎不會生病,而是很多其他狀況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像是小孩考試的時候,考完試一窩蜂跑廁所是因為緊張;有人想到要上台就很害怕,心臟跳很快、手心一直冒汗,這是來自腦部的焦慮影響自律神經的結果。
內分泌異常與錯誤藥物,會害了自律神經
有些時候,內分泌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最常見的是甲狀腺亢進,或是罕見的內分泌腫瘤。曾經有一名中年男性病人因為失眠來看病,檢查時心跳超過一百二十下,整個人超級焦慮煩躁,自覺工作壓力很大,診斷是廣泛性焦慮症。但是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所有失眠、焦慮都好了。唯獨當初我覺得奇怪的心跳,依然還是每分鐘一百二十下。雖然沒有手抖等典型甲狀腺亢進的症狀,還是請他去抽血檢查。後來發現,真的是因為甲狀腺功能太高。對症治療後,失眠、焦慮的毛病也就全好了,連精神科的藥都不用吃。
藥物的使用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有一名三十歲的女姓病患求診,雖然已經夠瘦了,但她還是不滿意。明明從新聞中得知自己去的診所開給病人的藥中含有危險的麻黃素,她依然照吃不誤。麻黃素是一種擬交感神經胺,也用作興奮劑、食慾抑制劑與集中精神藥物等。麻黃素與其衍生物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的結構類似。服用後,容易造成患者自律神經失調、心悸、話多、易怒,睡不著,或是沒吃就沒精神工作。這一類交感神經促進劑,除了造成自律神經失調,還會引發躁症、失眠,更可能會上癮,減肥愛好者請特別小心。
*不要再讓自律神經背黑鍋
以肩頸緊繃為例,臺灣人常講的「脖子根緊」,是指頸椎兩側肌肉的緊繃,嚴重時會造成頭部後下方(肌肉與頭骨交接處)的疼痛;「肩膀〈ㄍˊㄚ〉頭緊」,則是兩側肩胛骨上下肌肉的緊繃,嚴重時甚至背部的膏肓穴會疼痛。臺灣到處林立按摩店、中醫診所、復健科,裡頭總是有不少等待推拿的患者,尤其以肩頸緊繃最多。其實肌肉本身不會自主緊繃,除非因局部受傷而出現的反射性保護,否則命令一定是來自腦部,透過自主神經系統傳達給肌肉。這些作用邏輯上很簡單,而且自主跟自律兩個神經系統毫不相關,判斷肩頸緊繃是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那些醫師,可能需要回去醫學院重修。
自律神經失調,多半是指負責亢奮的交感神經過強,並不會直接構成失眠,除非是嚴重的心悸、冒汗等症狀。但是,當你使用藥物抑制交感神經,就是臺北市長柯P生氣時愛吃的小紅圓藥丸,心跳與呼吸會變慢,不過你依然睡不著。這樣就能很清楚知道,自律神經失調跟失眠是不相關的兩件事。大腦有自己獨立的一套系統,利用神經傳導物質維持系統,這不是自律神經可以管轄的。所以,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失眠,這種說法絕大多數不是事實,小心別上當了!
本文摘錄自如何出版社《失眠勿擾:用對方法,找對醫師,從此遠離安眠藥》,圖文為如何出版社授權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自:phugunfire/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