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耳鼻喉科 林逸筑主治醫師
談口腔癌的危險訊號、評估與診斷
近年來國人聞癌色變,門診也常遇到要來做口腔(癌)檢查的民眾–有中年婦女,無菸酒檳榔史,因反覆發生的口腔潰瘍(不固定位置),想要到大醫院做切片檢查;也有長期使用菸酒檳榔的老翁,被家人強制帶來就醫,嘴裡巨大而不規則狀腫瘤傳出陣陣腐敗的氣味,頸部也有拳頭般大的腫塊。
到底,口腔癌會有什麼樣的症狀?又該如何診斷呢?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國人口腔癌好發於男性,其發生率五年內成長百分之三十,幾乎是增加率最高的癌症,好發年齡有下降趨勢,且是最短命的癌症,病患平均少活16.3年。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100年,口腔、口咽及下咽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4位(依序次於結腸直腸癌、肝及肝內膽管癌、肺及氣管支氣管癌)、女性為第15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4位(依序次於肝及肝內膽管癌、肺及氣管支氣管癌、結腸直腸癌)、女性為第18位。
口腔癌及多數頭頸部癌症,大多與吸菸、飲酒、嚼檳榔等危險因子有關(菸、酒、檳榔任一均會,三者都有者為未使用者的123倍),一些慢性刺激物,例如刺激性食物(經常吃很辣或很燙的食物)、牙齒不良(蛀牙或假牙),長期刺激或摩擦口腔黏膜造成的病變,有可能轉變成口腔癌。此外,長時間過度曝露於強烈日曬之下,也較容易產生唇癌。
口腔癌的可能症狀
王俊勝醫師提出「預防口腔癌5字訣–破、斑、硬、麻、腫」,提供民眾做為預防口腔癌的自我檢查參考。
破–在同一部位持續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嘴破。(圖一)
斑–口腔癌癌前病變,指口腔內出現不明的白斑、紅斑或突起物。(圖二)
硬–口腔內或頭頸部有持續性之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會疼痛,口腔內腫塊偶有伴隨不明原因出血情形。(圖三)
麻–感覺異常,如舌或唇麻木感,說話、吞嚥、咀嚼感覺麻木。
腫–因腫瘤而臉型腫脹,或頭頸部左右兩邊不對稱。
建議民眾可以照著鏡子,定期進行自我口腔黏膜檢查。若發現有上述任何異常,或有持續性之張口困難、舌頭活動困難、聲音改變、耳朵疼痛(轉移痛)等情形,也應盡速就醫檢查,早期診斷、及早治療。
口腔癌之診斷
提醒民眾,尤其是曾經或仍有使用菸、酒或檳榔者,將上述口腔癌症狀做為預防口腔癌的自我檢查參考。
若有持續兩星期以上之上列情形,建議找耳鼻喉科醫師或口腔外科醫師檢查,必要時應做口腔病灶處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
國民健康署自民國99年擴大推廣的免費癌症篩檢項目,其中的口腔癌篩檢,主要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習慣者,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
以民國100年為例,經由篩檢發現口腔癌之早期個案,佔所有篩檢個案之比率為33.6%,癌前病變與零期的比率合計更高達6成以上。建議菸檳族以及有需要的民眾,不妨定期到醫療院所接受預防性的定期篩檢,可提早發現病灶,早期治療,存活率較高。
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