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中提到:「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大家都知道抽菸傷肺,而肺和腎在呼吸方面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系統,肺受損勢必會導致腎陰受損,進而導致腎虛。)
9個傷腎的生活習慣
1. 經常憋尿,易引起膀胱炎
許多年輕人一心忙事業,分分秒秒都在和時間賽跑,甚至連上衛生間的時間都沒有,有了尿意也能拖就拖;有的人則是因為工作關係,如主持人、老師等,客觀原因不允許隨意走動,時間長了就練就了「忍尿功」。
這類人群很容易腎功能減退,因為經常憋尿,膀胱壓力會增加而得不到及時的緩解,時間長了肌肉群的伸縮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排尿就是排毒,排出身體內的廢物和有害物質,尿液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細菌和毒素,經常憋尿使尿液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就會導致有害物質的再吸收,很容易造成尿道感染、膀胱炎等,久而久之,肯定會波及整個腎臟。
2. 過度勞累,損耗腎氣
正常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超過一定限度就容易積勞成疾,因為腦力或體力的超支消耗會過度耗損我們的腎氣,腎氣被大量消耗來不及補充的時候,就會損害健康。
所以一些生活壓力大,工作負擔重的青壯年,腎虛的發病率就會比較高。
3. 濫用藥物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
因為任何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都要經過腎臟的排毒,才能將廢物和有害物質及時排出體外。
但是,如果長時間、大劑量地服用藥物,損傷脾胃的同時,還會給腎臟增加負擔,時間長了,就會損壞腎臟的結構和功能。
4. 飲水過少,易患腎結石
人體也是一樣,水參與了體內絕大多數生理生化反應,如果水的含量過低,肯定會減緩新陳代謝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水喝得少,尿液的生成就少,人體內不斷產生的毒素就得不到有效地淨化,廢物累積在身體內,很容易患上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腎結石等疾病,就像廢舊的下水管道得不到及時地衝洗,很容易生成各種水垢。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特別是腎臟的健康,一定要養成定時定量喝水的好習慣。
5. 飲食過鹹,易損傷腎臟
嘔吐、久瀉導致人體脫水往往會帶來鉀鈉離子流失過度,人體內的滲透壓的平衡就會被打亂,各種生命跡象紊亂,這時候通常喝點鹽水就好了,因為鹽中的鈉離子能夠調節人體的滲透壓,恢復鉀鈉平衡。
但萬事過猶不及,如果長期飲食過鹹的話,這個平衡還是會被打破,超過了腎臟的正常調節範圍,腎的過濾功能就會減弱,體內多餘的鹽和毒素不能及時被排出,又會反過來影響腎臟健康,還會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其他疾病。
6. 飲食無節制,後天腎精供給不足
逢年過節暴飲暴食,心情不好藉大量甜食來調節,三餐不定時還經常吃宵夜,各種琳瑯滿目的西式速食擺上餐桌……不合理的飲食規律就是這樣養成的!
飲食無節制,最易損傷脾胃,而脾胃作為後天之本,肩負著運化水穀精微的功能,脾胃失養,腎精的後天供給就不足,腎精不足,人就容易生病。
所以要護腎,就要飲食規律,切勿隨心所欲,到頭來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
7. 酒後喝濃茶損害腎臟功能
現代人朋友多,應酬就多,往往都喜歡喝兩杯,不勝酒力時,經常就會藉濃茶解酒,但其實這種做法會對腎帶來很大的傷害。
因為酒精進入人體後要先經過肝臟氧化成有毒物質乙醛,再進一步氧化成乙酸後才能被分解成無毒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別經肺和腎臟排出。
但是濃茶有很強的利尿作用,會加快人體的體液循環,很容易使酒精在來不及完全分解的情況下,就以有毒物質乙醛或乙酸的形式進入腎臟,對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不能以濃茶解酒,但我們可以選擇其他的解酒方式:睡前喝水,或者清晨一醒來就喝水,可以稍微緩解。
8. 房事頻繁,傷腎傷神
古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過:「精少則病,精盡則死。」說的就是節制性生活對養生的重要意義。
年輕人信奉西方享樂主義,提倡及時行樂,直接後果就是男性出現陽痿早洩,女性月經不調或不孕不育。
因為性是人體精氣神的合一,消耗的是身體寶貴的生命能量,過度縱慾就會傷及腎精,生命之本受到損傷,整個人就會出現早衰、精神不振等現象,而且房事過度會消耗大量的精神和體力,情緒過度激動也會傷腎耗心神。
這些都不是隨隨便便幾碗湯、幾塊肉就能補回來的。
9. 抽菸酗酒,腎虛不請自來
經常抽菸和酗酒的人,多數都會有腎虛之症。因為抽菸和酗酒都會破壞人體內的臟腑平衡,使體內的津液不調,腎精無法正常運轉,造成腎虛。
《類證治裁》中提到:「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大家都知道抽菸傷肺,而肺和腎在呼吸方面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系統,肺受損勢必會導致腎陰受損,進而導致腎虛。
人體攝入過量酒精易傷肝,肝腎同源,肝臟受損,腎精就得不到肝血有力的滋養,就會導致腎氣衰弱,所以酗酒也很不利於腎的健康。
抽菸也會影響男性的性功能。研究發現,每天抽菸超過20支的男性,患有勃起功能障礙的比例明顯偏高。
在男性性功能障礙的患者中,抽菸者或曾經抽菸者是非抽菸者的2倍。這是因為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對內分泌起干擾作用,抑制了性激素的分泌,導致睾丸萎縮。
原文出自:博客來
本文摘自大都會文化《養腎補氣,你吃對了嗎?》
以上內容為《大都會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svtdesign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