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此一鍵加入 每日健康 官方LINE粉絲團喔
本文作者:陳剛,本文首發於丁香醫生網站(dxy.com),已獲丁香醫生授權轉載。
小時候,說到腳,丁當聽到的大概都是:拿開你的臭腳丫!快去洗你的臭腳丫!臭腳丫有什麼好摳的!
後來,丁當長大了,說到腳,聽到的基本都變成了「如果你的腳……那麼就是……」
變了,一切都變了。腳,不但不臭了,反而成了吃香的「健康放大鏡」。
腳,作為傳說中的「第二大腦」,到底和健康有什麼關係?
腳趾粗、掌紋深、腳易冷
這些和健康沒啥關係
腳,對我們來說確實很重要,但這也不是說它稍微有個風吹草動,身體就有問題了。
1. 走路腳掌用力不均勻,暗示身體隱含疾病?
傳言說:走路時,如果總是磨損鞋子的腳後跟部位,要注意肝腎問題;總磨損小腳趾側面,要多保護心臟;總磨損大拇趾內側,要預防肝病。
其實,鞋掌的異常磨損,首先反映的是腳掌各部位接觸地面的著力不太對(這個情況比較複雜,建議和醫生細細聊啦)。
其次,如果兩側鞋子磨損情況不對稱,有可能是左右腿長度不一樣、骨盆傾斜,甚至可能間接提示發生脊柱側彎。
如果出現了磨損,建議找足踝專科醫生幫忙評判。
2. 小腳趾較粗,腎不好?
傳言又說:男人們,你的腎好不好,完全可以透過腳看出來喔!
嚇得我都不敢脫鞋了。
每個人的小腳趾粗細都不一樣,從現有證據來說,只要是雙側腳趾看起來沒有過分大或者小,而且雙側對稱就沒有大礙。
3. 腳掌紋路深,可能會得抑鬱症?
傳言又又說:腳掌紋太深、太明顯的人,容易抑鬱。
謠言太玄幻,闢謠都不知道從何下手。
足掌紋的深淺一和發育有關,二和走路時著力有關,從來沒有證據表明腳掌紋和抑鬱症有任何關係。
4. 腳冷,問題可就更大了?
傳言又又又說:手腳冷,心臟不好體質差,長期下去,人會長痘會性慾減退會不孕……
大多數情況下,手腳冰涼屬於正常現象,尤其是天冷時,身體為了保持內臟溫度,會讓更多血液流向心臟等部位,這樣一來,流向手腳的血液就大大減少,手腳溫度也就低一些。
難道所有關於腳的說法都不可靠?
不是不是,腳,確實是可以反映某些健康問題的。
指甲橫紋、腳癢腳腫、走路費勁
這些才和健康有關係
1. 趾甲有橫行紋路
趾甲上的橫紋專業上叫「甲橫溝」,常見的可能原因包括:趾甲在生長中受了外傷、甲溝炎、有病毒感染等。
如果甲橫溝會隨著趾甲的生長逐漸向遠端移動,不用太擔心;如果橫溝一直在,建議去看醫生。
2. 腳癢
如果腳出現了瘙癢,有時還會蛻皮、起水泡,甚至趾甲縫皮膚潰爛的話,有可能是「腳氣」(也就是常說的「足廯」),也有可能是濕疹,
到底是哪種情況,需要通過真菌檢查來鑑別。
其中,有腳氣的人真的很多很多,沒什麼好遮遮掩掩的,如果因為這些羞澀而耽誤了治療,才是得不償失呢!
必須要說的是,治療腳氣沒有捷徑,各種偏方治標不治本,一定要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而且要堅持治療,這樣疾病才不會捲土重來。
3. 扁平足
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扁平足,就是腳底板看起來比較「平」。日常體檢時,醫生如果發現你走姿不太對的話,會檢查確認。
扁平足的成人,除了不能走遠路,一般沒什麼影響。
如果走路時感覺不適,建議選擇一雙合腳的鞋及「內側足弓墊高」的鞋墊,會改善走路體驗;如果能有一雙屬於個人定制的、貼合的鞋及鞋墊,效果會更好。
如果總是足根痛,不排除足底筋膜炎,醫院該去還是要去的。
如果有小孩體檢發現扁平足,大部分的扁平足只需要做好觀察,不需要治療,除非一些由於足弓發育問題導致行走痛的兒童,就需要專科醫生給予相應治療,幫助孩子恢復正常行走能力。
其實,關於腳的可靠說法還有很多,眼看著無法一一說完啦……
如果你的腳還會腫脹、發熱、發紅或疼痛,出現雞眼、疣、腳跟皴裂……誠心建議找醫生幫忙,不要坐視不管,也不要隨便到足浴店、修腳店搞一搞。
敷衍了事,對不住的可是自己。做人,怎麼能辜負自己呢?
既然腳這麼重要
平時該如何呵護雙腳呢?
1. 勤洗腳
雖然說用熱水泡腳也不治病,但累了一天,回家洗個腳,還是很爽的!
每天可以用溫水洗腳,也能用點溫和的肥皂。
洗完後小心擦乾雙腳,尤其是趾縫。看看足部和腳趾之間,有沒有割傷、破裂、水皰。
2. 鞋襪乾淨、合腳
每天更換清潔的襪子,並穿合腳的鞋子。
3. 趾甲別剪太狠
趾甲的修剪盡量平齊,別剪太短,尤其別見「白」就剪,結果越剪越深。
修剪太短,很容易導致甲溝炎,稍不留神就被「拔甲」處置,一旦拔甲,戰鬥力損失一月啊。
4. 有問題,找醫生
如果有任何關於腳的問題,特別是這個問題對你來說是個困擾,影響到了正常生活,一定要找醫生幫助,他們會給你更確切的答案和更好的解決辦法。
(作者:陳剛)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醫生(ID: DingXiangYiSheng),轉載或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丁香醫生
中國最大的醫學網站丁香園旗下的健康管理平台。這裡除了有專業醫生寫給你的健康科普,還有中文互聯網最值得信賴的健康和醫療信息數據庫,你還可以通過丁香醫生旗下的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平台「來問醫生」在線向醫生提問。
封面圖片出處:oasisspahi / ip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