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除了舌苔厚還有哪些症狀?吳明珠:小便顏色、大便軟硬都有關

| 日期:2017-11-02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流行病學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採訪報導

 

季節交替之際,體內的溼氣所影響的症狀也會特別明顯。每日健康專訪吳明珠中醫師指出,秋冬時節的陰雨連綿形成寒氣,若再加上嗜吃重口味的食物,體內的溼氣就更難排除,進而在經絡上表現出各種症狀。

 

秋天後少吃瓜類以免加重溼氣

吳明珠醫師指出,秋天後不再適合吃太多的「瓜類」,中醫有云「秋瓜壞肚」容易加重體內寒溼。另一方面也不適合吃太多的澱粉就會加重溼熱,溼氣就容易停留在四肢,表現出汗皰疹、溼疹等皮膚症狀。

 

排除溼氣的關鍵在脾經

吳明珠解釋,「溼氣」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水」,怕體內溼氣重而少喝水反而更難代謝溼氣。在中醫理論中,排除溼氣的樞紐其實是「脾經」,脾經位於中焦,有統血之用,主導消化吸收,將「清氣」送上心肺腦,將「濁氣」排往大小腸,因此當溼氣未除之時,舌苔和排洩物就會留有溼氣的痕跡,包括舌苔肥厚、泛白、荷葉邊、瘀點。

 

溼氣侵入腸胃消化道的症狀

溼氣也會因代謝不良而侵入胃部,引發胃酸逆流、胃酸過多、胸悶、咳嗽等症狀表現。最後,溼氣隨濁氣下降,會在排洩物裡表現出來,常見的症狀就是排便不順,甚至排洩物黏在馬桶上。

 

小便也與溼氣有關

吳明珠醫師也提醒許多人忽略了小便和溼氣的關係,如白天排尿次數多、量大、顏色淺,就屬於「寒溼」的症狀,特別是更年期頻尿是身體溼寒的主要現象。若有頻尿量多、大便軟黏,甚至排尿有澀痛感,都與寒溼、溼熱、化瘀問題相關,應就診由專業中醫師對症診治。

 

 

 

》完整內容請點閱《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專訪影片

每日健康 / V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7_ISi6pPE&feature=youtu.be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