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取黃耆生嚼,偏於走表,多用於自汗、水腫等症)
現代的都市人大多在氣血陰陽等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即有體虛表現,這時候就需要合理服用補虛藥。
使用補虛藥時,常將兩類或兩類以上的補虛藥配伍使用。還要防止不當補而補,避免不分體質、不分氣血陰陽、不分寒熱屬性亂補,也要注意補虛配方中處理好祛邪與扶正的關係。
另外,補虛藥做湯劑時,一般要久煎,使藥味全部析出。
黃耆
性味歸經: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9~30克,煎湯、含服均可。
■功效主治
黃耆有補氣升陽、益氣固表、利水退腫、排膿生肌等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引起的倦怠無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肺虛咳喘、氣短以及反復感冒;氣虛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治病配方
1治氣虛裡寒、腹中拘急疼痛:黃耆、白芍各15克,大棗10枚,桂枝、生薑、甘草各10克,飴糖50克。將前6味中藥用水煎,取汁,入飴糖待溶化後服用。(出自《金匱要略》黃耆建中湯)
2治氣虛血滯、肌膚麻木、半身不遂:黃耆30克,赤芍、桂枝各15克,生薑10克,大棗10枚。
水煎,去渣,不拘時服。本方重用黃耆補氣,促進氣血運行,赤芍活血行滯,桂枝溫通血脈。(出自《金匱要略》黃耆桂枝五物湯)
■家用養生
生吃:治水腫
直接取黃耆生嚼,偏於走表,多用於自汗、水腫等症。
泡茶:治困倦無力、氣短
黃耆20克。水煎代茶服用,可治身體困倦無力、氣短。易體乏倦怠者多喝黃耆水,可以使精力倍增。
煮粥:補氣升陽
黃耆30克,大米50克。水煎黃耆,去渣取汁。
大米淘洗乾淨,放入藥汁中煮粥,湯稠時加紅糖少許即可食用。
原文出自:博客來
本文摘自大都會文化《中藥材圖鑑:嚴選500種中藥材,教你輕鬆識藥、辨藥、用藥》
以上內容為《大都會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Pixeljoy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