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不悅症」是較嚴重的「經前症候群」,且對心理層面影響較大。藉由每日的症狀紀錄,可以讓個案能預測自己身心的變化而重新安排生活,以減少月經來時之不適。)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精神科 顏如佑 主治醫師
經前不悅症
「經前症候群」泛指女性在月經週期所出現的情緒、行為及生理症狀,包括:乳房脹痛、下腹腫脹、體重增加、四肢水腫、腹痛、胃口改變、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或沮喪等症狀。
而且這些症狀會在月經來潮前約一星期開始出現,在月經出血前達到高峰,出血後迅速改善並在短短幾天內消失。有月經的女性中約有四成至八成曾經出現上述症狀,但只有約百分之五的女性,會因此而嚴重影響到工作、學業、社交活動等,即屬於較嚴重的「經前不悅症」。
我有沒有「經前不悅症」?
(一)在過去一年中,大部分月經週期裏,在月經來潮前一星期內,出現下列症狀,並在月經出血後幾天內消失:明顯的憂鬱心情、明顯焦慮及煩躁、常突然感覺悲傷而哭泣、易怒或人際衝突增加、平日活動(如工作、學校、朋友、嗜好)的興趣減少、覺得注意力不集中、易疲累、胃口顯著改變、嗜睡或失眠、覺得即將失控的感覺、乳房壓痛或腫大、頭痛、腹脹感覺、體重增加。
(二)出現上述症狀且嚴重到無法上班或上學,就可能是「經前不悅症」。此時若可以每天評量自己的症狀並加以紀錄,至少連續紀錄兩次月經週期,更有助於證實自己是否有「經前不悅症」。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經前不悅症」?
(一)飲食不均衡、長期缺乏運動、作息不規律者;
(二)有抽菸、喝酒或使用毒品者;
(三)面臨重大壓力,人際關係受挫時;
(四)母親或姊妹也曾出現「經前不悅症」;
(五)之前有憂鬱症、產後憂鬱症或躁鬱症者。
為什麼會有「經前不悅症」?
目前病因並無定論,推測與雌激素與黃體激素的比例異常有關,更可能受個人壓力與社會因子錯綜複雜的影響。
我該怎麼辦?
若懷疑自己有「經前不悅症」,則應求助於醫師,以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一)非藥物治療:對一些較輕微之「經前症候群」,下列的方法即能改善症狀:
(1)避免在月經期間安排過多活動,讓月經期間可以有充足的睡眠及減少壓力。
(2)減少鹽分、咖啡、巧克力之使用,避免抽菸或喝酒。
(3)規律的運動。
(4)讓自己放鬆,如靜坐、冥想、肌肉放鬆訓練或生理回饋訓練等。
(5)補充維他命 或鈣片。
(二)藥物治療:若上述方法無法改善,或出現嚴重的憂鬱或焦慮症狀,則需在專業醫師評估下視個人情況給予藥物協助,如抗憂鬱劑、抗焦慮劑、利尿劑或荷爾蒙補充。
「經前不悅症」是較嚴重的「經前症候群」,且對心理層面影響較大。藉由每日的症狀紀錄,可以讓個案能預測自己身心的變化而重新安排生活,以減少月經來時之不適。
若能與醫師討論及接受檢查及治療,更可掌握自己的身心狀況,做個快樂而健康的女人。
封面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