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面上各式食物調理機不斷推陳出新,標榜任何食物只要放進機器,都可以攪打成泥狀、糊狀,不僅有利於人體消化,更能吸收完整食物的營養,但像是莧菜吻魚羹、蕃茄肉糊、南瓜濃湯等糊狀、泥狀食物,真的適合每一個人吃嗎?這種飲食方法真的對健康有幫助嗎?請大家耐心看完這篇文章!
QI. 食物進到胃裡,是怎麼被消化、吸收的呢?
根據【微信—健康圈】指出,人體的消化方式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性消化,另一種是化學性消化
在正常的情況下,吃下肚的食物會先通過到胃、腸的蠕動,透過機械性消化,將大塊食物磨碎成「食麋」,接著再進到十二指腸,被胰腺分泌的各種消化酶進行化學性消化。
長期吃糊狀食物 容易降低消化功能
如同先前所及,在機械消化過程所形成的「食麋」,就如同南瓜粥、肉糊等糊狀食物,這類的糊狀食物機乎不須經由機械消化過程,若長期吃,對消化功能確實有壞處。
Q2. 哪些人適合吃糊狀食物?
說到這裡,大家是否會擔心糊狀食物更不利於人體健康?其實也不是那麼回事,根據衛福部基隆醫院指出,糊狀食物還是有利於特殊人群喔!
1. 吞嚥困難者
年長者由於消化系統的肌肉動力不足,加上牙齦萎縮、戴假牙無法咀嚼過硬、過韌食物,可能無法將食物徹底研磨誠食麋,而糊狀食物有助於降低消化系統的負荷,提高食物營養物質的吸收率。
2. 嬰幼兒
嬰幼兒由於消化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像是南瓜泥、雞肉菠菜泥更有利於吸收喔!
Q3. 哪些人不適合吃糊狀食物?
1. 消化功能健康者
其實這篇文章的用意,主要是為了提醒消化功能健康者,不要長期食用糊狀食物,否則容易讓原本正常的消化系統功能衰退,使得咀嚼肌萎縮、牙齦萎縮提早來報到。
另外,糊狀食物因省去機械消化過程,使得通過胃排空的時間大幅減少,進而增加十二指腸負荷,長期下來,可能會有十二指腸潰瘍的情況發生,要多加留意。
2. 糖尿病患者
本文章的重點來了,糖尿病患者不要經常食用糊狀食物,因為這類磨碎、稀糊的食物,容易使升糖指數偏高,要特別注意。
覺得這篇文章實用嗎?看完後別忘了分享給身邊同樣愛喝粥、愛吃糊狀食物的好友喔!
〖延伸閱讀〗
「喝粥養胃,吃飯傷胃」?喝粥也有「良辰吉時」?關於「粥」的三大迷思一次解析!|每日健康Health
文章來源:微信—健康圈
參考資料:衛福部基隆醫院
封面照片來源:Serious Eats